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我們該怎樣回報“南非媽媽”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海星之家”的工作人員樊淑利(右一)到醫院探望阿曼達。

病床上的阿曼達坦然面對病魔。

  據華商報報道,51歲的“南非媽媽”阿曼達,在西安放棄月薪3萬元的外教工作,用8年時間,收養了100多名孤殘兒童。這期間,她花光了自己百萬元積蓄。前幾日,她病倒之後,有網友前去醫院看望,有民政部門送上愛心款。

  我們在為這種超越國界的人性美好而動容時,也需要思考在“南非媽媽”之後,怎樣延續她的精神。這個社會從來不缺乏對真善美的追求,但為何一方面有“南非媽媽”和關心“南非媽媽”的人群存在,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好人”難尋呢?也許有一個原因不容忽視,我們的愛心有時過於集中于一人、集中于一處。“南非媽媽”病倒的消息傳出之後,很多人自發看望、捐款。這些都很對。但我們也看到,在媒體報道出一個典型之後,全社會的愛心關注就集中在了一起。

  “南非媽媽”更希望的,是人們能繼續她的事業,將對她個人的愛心,幻化成那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到每個需要愛心的角落。讓少數人做很多,這不是公益和慈善的本意;讓多數人的愛心集中到少數人身上,也不是最好的愛心釋放。每個人做一點點,聚沙成塔,讓“微不足道”的付出滲透到社會需求的各個角落,構建一個讓所有人幫助所有有困難的人的社會,使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公益參與者與愛心的受益人,這才是公益的精神特徵,這是南非媽媽的希望與精神所在。(馬想斌)

熱詞:

  • 南非媽媽
  • 阿曼達
  • 好人
  • 愛心
  • 少數人
  • 精神特徵
  • 幻化
  • 外教
  • 病床
  • 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