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因為聶耳,我走上音樂道路”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01: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報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李紅艷

  “人民音樂家”聶耳在日本藤澤不幸溺水逝世時,聶耳的侄女聶麗華剛剛出生,那一年是1935年。聶耳當然不會知道,正是緣于他,這個小女孩兒從小就在心裏埋下了當一名音樂家的願望。光陰荏苒,小女孩兒如今已年近八旬。因為紀念聶耳百年誕辰音樂劇《國之歌》在京啟動,擔任該劇總顧問的老人昨天也從雲南趕到了北京。説起未曾謀面的“聶耳叔叔”,老人禁不住動容,“作為後人,我一生都在向他學習!”

  “我從小在祖母(聶耳母親)身邊長大,我記得那時候家裏有很多聶耳的遺物,包括日記、相冊、唱片、樂器、衣物等。日記我看不懂,就看相冊,還聽他的唱片,我學會的第一首他的作品便是《賣報歌》。”聶麗華老人回憶道,“祖母會給我們幾個孩子講聶耳小時候的事情,講他怎麼喜歡音樂,怎麼努力學習,下雪天沒有鞋穿還非要堅持去上學……從那時起,我心裏就朦朦朧朧有個念頭,長大後像叔叔一樣成為一名音樂家。”

  天遂人願,從小學習小提琴的聶麗華後來考入了四川音樂學院,專業當然也是小提琴。不過,當時學院裏的老師建議她:“你的叔叔聶耳是作曲家,你乾脆改學作曲吧!”就這樣,她半路改學了作曲,後來進入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主要從事影視音樂的創作。

  “在音樂學院那會兒,每到假期我們都會下基層,去工廠,給工人們寫歌,為他們演出,包括後來我在邊疆待了幾年,創作也都離不開人民群眾。”聶麗華説,“聶耳生前認為,音樂藝術不是為個人服務,而是為大眾服務,要不是有這種情感,他怎麼能寫出《賣報歌》那樣的經典作品?有一次在公交車上,我聽到一位媽媽抱著剛學會説話的孩子一起唱《賣報歌》,眼淚一下子就流下來了!這首歌至今還被人們記住,證明了聶耳的音樂創作理念直到今天依然有現實意義。”

  因為特殊的身份,聶麗華平時還參與一些與聶耳有關的文化交流活動,也因此結交了不少國際友人,其中包括一位名叫齊藤孝治的日本作家,他曾于1999年出版發行聶耳傳記《聶耳──閃光的生涯》。聶麗華説,為了寫作這本書,齊藤孝治曾先後八次自費來到中國採訪,多是由她陪同。

  “齊藤孝治先生有一個願望,選擇不同國家有代表性的名人,為其立傳,在中國,他選擇了聶耳。他最初知道聶耳是通過中國的對外廣播聽到了《義勇軍進行曲》。經過採訪,他對聶耳精神産生了深深的共鳴,在他看來,聶耳對社會的責任感,對時代的積極參與,對事業、對理想的頑強追求,將攔路的石頭變成了登高的階梯。”

  正是因為與齊藤孝治的接觸,聶麗華萌生了學習日語的念頭,那時她已經60多歲了,她學日語的理由很單純,“聶耳當年是在日本溺亡的,日本民間也有紀念聶耳的活動,我如果會日語,就能和他們進行更好的交流。”

  聶麗華的兒子青山也是學音樂出身,他還專門為音樂劇《國之歌》創作了歌曲《萬歲中國》。説起兒子,聶麗華感到很欣慰,“我很高興我們兩代人都從事音樂工作。我們在音樂上的成績達不到聶耳那樣的高度,但是聶耳精神我們一直在繼承和傳揚!”

熱詞:

  • 音樂藝術
  • 音樂道路
  • 音樂創作
  • 賣報歌
  • 義勇軍進行曲
  • 國之歌
  • 音樂家
  • 聶耳──閃光的生涯
  • 萬歲中國
  • 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