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為何暴力成為孩子宣泄情感的方式?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9日 22: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春節期間,廣州花都一年僅15歲女孩疑因零花錢和奶奶發生爭執,竟然將其殺害。去年發生的15歲“星二代”李天一無照駕車毆打他人,以及曾經的“李剛門”、“藥家鑫案”都還歷歷在目。孩子暴力事件的頻繁發生不僅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的談資,更慢慢侵蝕著成年人的內心。女孩殺奶奶,是和奶奶發生了爭執,是對家庭生活的不滿;李天一因為和人發生爭執而打入;藥家鑫殺人,是害怕惹麻煩……我們不禁困惑,為何遇到問題,孩子要選擇暴力來解決?

  施暴者存在性格不健全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沈家宏教授分析發現,在以往的諸多暴力事件中,很多施暴者都有驚人的共同點,性格不健全,自我價值缺失和自我傷害。對這些施暴者來説,沈家宏認為,暴力是一種自我毀滅式宣泄情感的方式。在宣泄的過程中,施暴者的情緒得到緩解和一定程度的轉化,但是沒有真正的解決暴力情緒,同時衍生出一種內疚和恐懼。事實上施暴者對暴力存在內在的認同,崇尚“強權就是真理”,所以施暴者本身性格上是不健全的,容易走極端的思維。同時施暴者雖然使用強硬的手段來表現在自身的強大,然而,施暴者的自我價值感是缺失的,對自己生命的漠視,對別人生命的不尊重。而在眾多的暴力事件中,人們都能直觀的體現到施暴者的最終結果是尋求一種自我滅亡式的傷害。

  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

  現在中國社會正在轉型期,社會矛盾較突出,而縱觀諸多暴力事件中,施暴者遇到一定的社會問題就會觸發他們高高舉起的拳頭。同時,社會輿論也會助長一定的暴力風氣,暴力成了人們發泄不滿的象徵,而用暴力發泄的人,也因此由加害者變成了受害者。

  訪談中,沈家宏表示,暴力的根源來自家庭。像上述殺奶奶的花都女孩,她的父母多年前離婚,父親再婚後,她就一直與奶奶同住,親情、家庭教育缺失,都對女孩的心理成長造成一定影響。

  沈家宏表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施暴者都是早期教育的暴力承受者,從小到大,施暴者接觸到各種形式的暴力,例如家庭暴力、冷暴力(冷漠對待)、電視文化傳播的古惑仔或者是網絡遊戲中的暴力等等。我們不難發現,施暴者都能在各自的家庭裏接觸到這些暴力。長期以來,施暴者對這些暴力都有一種內在的自我認同感。

  加強生命價值教育

  暴力好似瘟疫般在孩子中蔓延,折射出人們對生命責任淡漠,對社會價值認識模糊等生命意識的缺失。然而“生命誠可貴”,眾多的暴力事件,無論是施暴者還是受害者,我們都發現是一種“雙輸”的局面,公眾需要正確的面對暴力事件,理性分析。在孩子成長期間,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周圍的成年人,都應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和關懷,對孩子要加強生命教育,提升自我價值。培養作為生命個體的自尊心和責任心,形成自立自強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僅使自己與外部世界溝通具有主動性,而且對自身發展也具有主動性。

熱詞:

  • 施暴者
  • 暴力事件
  • 孩子成長
  • 情感
  • 宣泄
  • 李剛門
  • 雙輸
  • 課堂
  • 自我價值感
  •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