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春節文化不斷稀釋 “申遺”能否“保衛春節”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9日 2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申遺”能否“保衛春節”?

  記者 程 梁 李定宇

  2月4日,第三屆中國春節文化高層論壇在鶴壁舉行。與會專家指出了春節所面臨的尷尬:一方面,全球每年參與過節者達十幾億人,另一方面,隨着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越來越火,以及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衝擊,傳統春節的“年味兒”越來越淡……

  不斷稀釋的春節文化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滿街走。”如今,即便在農村,童謠中有關春節的描述也已漸漸遠去。

  2月4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省文化廳、省文聯和鶴壁市政府在鶴壁市舉辦了第三屆中國春節文化高層論壇暨推進申遺工作研討會。與會專家不約而同地指出春節所面臨的尷尬:一方面,全球每年參與過節者達十幾億人,另一方面,隨着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越來越火,以及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衝擊,傳統春節的“年味兒”越來越淡……

  難以忘懷的春節“內涵”

  自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初定太初歷、開始正月以來,春節已延續2000多年。春節的文化內涵究竟有哪些?

  在研討會上,北京聯合大學京學研究所副教授張勃的總結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一是更新。從年輪到內容,春節標誌着新周期對舊周期的取代。

  二是迎春。從春節開始,人們迎來了一個播種的季節、一個希望的季節、一個生命勃發的季節。

  三是慶賀。慶賀一年中的好收成,通過拜年營造長幼之間、鄰里之間、同事和朋友之間的祥和關係。

  四是祈吉。通過貼門神、放鞭炮驅邪,通過吃餃子(形似元寶)求財。

  五是團圓。儘管“春運潮”形成了一道五味雜陳的風景線,但吃年夜飯、守歲和部分地區的“接家堂”(接奉已逝親人的靈位)仍是一年中不可取代的神聖團圓。

  來自韓國的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總會秘書長田英淑説:韓國和中國過春節的時間一致,最重要的內容是祭祀四代以內的長輩。

  學苑出版社編輯劉豐發現:小學義務教育教材中關於春節的知識僅是吃喝、娛樂和安全。部分專家認為,對先人祭拜的缺失,從某種程度上消解了春節的神聖感。

  正在進行的春節“申遺”

  中國民協主席、著名文化學者馮驥才説:中國最大的物質文化遺産是長城,中國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春節。

  為了從文化和制度層面更好地傳承春節文化,從2010年1月起,按照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的部署,我省民協與鶴壁市委宣傳部、鶴壁市社科聯一道,將浚縣古廟會作為中國春節的擴張項目和支撐單位,申請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據介紹,申遺工作分5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田野調查已走訪5300多戶家庭,第二階段《中國民間泥彩塑集成浚縣泥咕咕卷》的編纂和《我們的節日春節浚縣古廟會》的初稿業已完成。

熱詞:

  • 申遺
  • 泥咕咕
  • 文化學者
  • 文化內涵
  • 保衛春節
  • 我們的節日春節浚縣古廟會
  • 民間文藝家協會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太初歷
  • 學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