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壟斷利差已沒有存在理由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9日 0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吳曉靈日前在一論壇上表示,短期內不宜徹底放開存貸利差。其理由是,“國家在銀行改制的過程當中,背了很多的財務負擔,那麼在一定的時間之內保持銀行的存貸款利差,保持銀行一定的盈利能力,是為了要更好的儘早的來償還過去的歷史欠賬。”

  確實,在中國銀行業改制過程中,面對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度高達25%左右的壞賬率,國家通過持續注資、剝離不良資産等手段,總計投入了近4萬億元的資金,才陸續換來銀行業資本充足率的相對合規,並繼而迎來2005年後五大行(以及股份制銀行)的陸續上市。

  基於此,在一定階段內保持利差壟斷,通過設立“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讓中國銀行業享受高額利差收益,從而為償還歷史欠賬提供便利。否則,高達近4萬億元的歷史欠賬,要麼會壓垮銀行業,要麼會增加財政負擔。

  但是,如果仔細核算中國銀行業改制後的財務狀況,則“壟斷利差償還歷史欠賬”的理由,之於當下而言已不存在。剔除2001─2005年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比例從16.6%下降至4.2%這個階段,從2006年中國銀行業稅前利潤的3379億元(稅後利潤約合2700億元)、到2011年上市銀行凈利潤預計為8600億元左右。6年間,中國銀行業稅後利潤(凈利潤)上漲近4.8倍,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0%以上。

  通過以上核算可以得知,僅2006─2011年6年間,我國銀行業累計稅後利潤即已高達4.1萬億元。而我國在1998-2004年間對銀行業的持續注資和剝離不良資産,累計亦不超過4萬億元,更何況相當部分通過國家財政已經予以沖銷。

  僅近6年間,我國銀行業的累計凈利潤即已超過其歷史欠賬,如去除國家財政已沖銷部分,則我國銀行業的累計凈利潤早已覆蓋其歷史欠賬,所以説“壟斷利差償還歷史欠賬”的理由已不存在。

  當然,上述僅證明我國銀行業6年間的累計凈利潤超過其歷史欠賬。如果有人據此認為,中國銀行業的國有股份收益與近4萬億欠賬仍相距甚遠,則顯然又謬之千里──其一,中國銀行業國有股份佔比銀行業總資産一直保持在60%以上,國有股份是中國銀行業壟斷利差的最大收益方;其二,佔中國銀行業總資産約為2/3的上市銀行,其流通股分紅一直微乎其微(分紅率僅為10%至20%),與成熟資本市場銀行股50%以上的分紅率不可同日而語。

  持續的利差壟斷,在造成銀行業持續壟斷自肥的同時,已嚴重削弱實體經濟的發展潛力,並變相繁榮了民間的非法借貸市場。僅以2011年流通中現金約5萬億為例,民間借貸規模以其一半估計,則已高達2.5萬億左右。更嚴重制約了我國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可能性,現在負利率政策已持續了24個月。

  當下而言,不僅“利率市場化”的大方向需要明確,而且“先放開貸款下限,再放開存款上限”的所謂漸進式改革,亦已嚴重不合時宜。因為,既然“壟斷利差償還歷史欠賬”的理由已不存在,那麼所謂漸進式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亦已沒有必要──如果再不明確這一點,則不僅民眾在利差壟斷之下仍將接受負利率的剝奪,民間火熱的高利貸亂象亦將無法從根源上予以治理,而實體經濟則更會在利差壟斷之下持續萎縮。

熱詞:

  • 利差
  • 壟斷
  • 我國銀行業
  • 銀行股
  • 上市銀行
  • 存款利率上限
  • 累計凈利潤
  • 負利率
  • 實體經濟
  • 不良資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