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不孝背後的社會推手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14: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光明觀察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家住在豐都的譚大華與陳蘭夫婦,共生育兩個兒子和3個女兒。2005年,譚大華患上了癌症,臨終前他説了一句話,“我死後,誰埋我不虧”。老父親去世後,五名子女為了父親的遺産鬧上了法庭。昨日,市三中院對這起家庭遺産糾紛做出了二審判決。(《重慶晨報》)

  百善孝為先。古有虞舜孝感天地的故事,也有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的美傳,這些都折射了孝文化的光輝,也使得孝文化在推動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光大。時至今日,隨著物質文化生活的逐步提高,人們對孝有了更深的理解。然而報道中,五個子女爭房産的惡劣行徑,不禁讓人為之不齒。但是,如若僅僅把眼光盯在這幾個不孝之子身上,難免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之嫌。

  其實,不孝事件的發生絕非偶然,也不是個案。剝離其齷齪外表的背後,可以看到更多不為常人所知的無奈和蒼涼。“誰埋我,不吃虧”,既有給子女吃定心丸的意思,更多透露的是孝文化背後的利益關係。在農村,特別是一些偏僻貧窮的地區,人們的日常生活就很拮據,一旦遇上像給老人養老送終等大事,就會因經濟問題而愁眉苦臉。要命的是,要了命也拿不出這些錢,而且出借無門。況且在一些地區,還有喪事大辦特辦的習俗。於是臉面就成了替死鬼,只能背上了不孝的罵名。

  給老人養老送終,其實就是子女寄託哀思、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但是在社會發展極度膨脹的當下,人們對於孝有了更加利益化的理解。如若天天給老人大魚大肉好吃好喝、吃飽喝足,就會成為人們眼裏羨慕的對象,成了孝子的榜樣,但是從來不會問是否關注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如若天天讓老人吃糠咽菜、饑一頓飽一頓的,就會視為不孝,成了別人的話柄,但是從來沒人問你是否經濟貧困,如此也已經盡力而為了。於是,人們終日背負著社會給予的孝的枷鎖,惶惶不可終日。即使沒錢,也要在關鍵時刻,大方一把,即使債臺高築也無怨無悔。

  其實,孝不單純是物質的饋贈,也不單純是多少物質的給予。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孝的標準和尺度。只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行孝,才是最和諧、最穩定、最合適的行為。老人走了,希望看到的是自己安安靜靜、風風光光地離開,然而更希望看到的是子女生活的更加幸福美滿。對於子女來講,有什麼金剛鑽就攬什麼瓷器活,才是最好的孝道。

  作者:高平熙

熱詞:

  • 孝文化
  • 重慶晨報
  • 推手
  • 子女
  • 老人
  • 行孝
  • 判決
  • 2005年
  • 物質文化生活
  • 二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