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傳統廟會在“復興”中尋求“突圍”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13: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西安2月6日電(記者馮國)過年走親訪友聚會之餘,中國人如今更喜歡到延續千年的傳統廟會中尋覓“文化年味”,這不僅帶動了傳統廟會在全國範圍的持續“復興”,而且也引發了傳統廟會如何在經濟潮中“突圍”的難題。

  近年致力於社會公共空間研究的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呂曉寧説,廟會是傳統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公共空間,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後迎來“復興”熱潮,除了寺廟周圍、傳統節日等廟會之外,大量景區化、品牌化的新興廟會不斷涌現,但囿于新的社會環境,其如何成功“突圍”仍有待探索。

  傳統上,廟會是一種綜合性的民俗活動,受各地歷史、地理、宗教等條件限制,其民俗傳統和審美風格並不一致。雖由此形成各地廟會特點側重不一,但其以民俗的方式體現了當時當地條件下人們放鬆精神的訴求,成為普通百姓的“狂歡節”。

  站在三四十米長的彎曲隊伍中,32歲的韓英與記者一樣正在大唐西市廟會等待領取“萬份免費元宵”,圖個“萬人團團圓圓”的喜慶。她告訴記者,自己是前兩天從渭南趕過來高新區上班的,老闆今天帶著大家一起逛元宵廟會來了。按計劃,吃過元宵後,還要到西市廟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城”內欣賞一下皮影和華陰老腔等表演。

  與北京、南京等全國各地一樣,陜西省近年來的廟會也是層出不窮,椐粗略統計有一百多個,其中萬人以上的有三十余個,集中在西安的著名廟會就有大唐西市、都城隍廟、小雁塔、驪山、八仙庵、樓觀臺等。如今,因元宵節而舉辦的廟會已成為西安市民的狂歡之地,除了小雁塔、八仙庵等傳統廟會外,今年僅大唐西市廟會就已接待135萬多人遊玩。

  長期關注宗教習俗的陜西師範大學教授賈二強説,傳統廟會是固定場所下善男信女的祈願之地,擁有集市、文化娛樂等功能,如今許多廟會在無神論教育環境下,多與信仰聯絡不大,説書唱戲等文化活動和慈善祈福等民間行為多受制于商業利益。

  實際上,“復興”的廟會如何走出自己的路一直是個難題,而近年剛剛興起的西安大唐西市廟會的一些嘗試不無借鑒意義。

  大唐西市廟會負責人段可文説,在堅持多樣性、創新性和長久規劃的基礎上,大唐西市廟會不僅讓陜西各地的民俗文化、尤其是瀕危的絕活及其傳承人享受優惠政策願意展演,還與眾多城市、全國各地的民間藝術團體或藝人進行合作聯辦廟會,從而讓西安市民以及來西安的遊客都能享受到“別樣廟會”的魅力。

  呂曉寧説,廟會“復興”事實上就是公眾對於一種全開放的公共領域的一種需求,可説是一種全開放的大眾娛樂和大眾消費。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的廟會基本都是一些小吃、小工藝品的出售等簡單的消費供給,一些演藝節目也比較簡單,供給種類不豐富,有的甚至十分粗俗。政府與舉辦方仍有待進一步的引導與建設。

  呂嘵寧説,廟會集市的復興,體現了老百姓自發尋找承載公共空間職能載體的努力。然而,隨著中國社會尤其是城市化的持續發展,復興後的廟會如何在新環境成功“突圍”仍是一個需要不斷求解的難題。

熱詞:

  • 廟會
  • 突圍
  • 傳統中國社會
  • 復興
  • 狂歡節
  • 都城隍廟
  • 公共空間
  • 八仙庵
  • 樓觀臺
  • 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