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港年輕人婚戀觀愈發有違傳統 女不恨嫁5成擬晚婚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02: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2月6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元宵節和西方情人節相繼到來,有機構調查當代香港年輕人婚戀觀念。結果發現年輕人婚戀觀愈發“有違傳統”。九成受訪者接受“網戀”,較兩年前同類調查勁升七成。女性受訪者亦不“恨嫁”,半數擬30歲後結婚,更有兩成無意生育。

  屯門有廣場近日發起“青少年的愛情婚姻觀調查”,一月間訪問了657名12歲至22歲的本地大、中學生。調查發現,年輕人的婚戀想法已隨社會發展悄然變化。傳統觀念認為,女性或比男性更想早結婚生子,擁有安定家庭生活。然而是次調查結果截然相反:7成受訪男性擬在30歲前結婚,而僅半數女性持此觀點。最多受訪女性認為的適婚年齡為31到35歲。比去年香港統計年刊的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28歲為高。

  同時,超過9成的受訪男生稱會生育小孩,但只有78%的受訪女性有計劃生育。即使有生育計劃亦傾向晚育,近半數受訪女性考慮于31至35歲間生育,僅趕在高齡産婦年齡(35歲)之前。受訪的女性無意添子的主因是,不希望小朋友影響當前的生活。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主席狄志遠表示,社會因素,尤其社會分工的變化是很多女性計劃晚婚或無意生育的主要原因。現代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大多身處香港激烈的社會競爭,面對社會、經濟壓力,無事業作支撐難以生存。知識經濟時代對工種的要求已不同,學歷高低越來越關鍵,他笑言,“我們母親那一代人,好多都是小學畢業就出來做事,未到20歲就結婚,現在哪個不是要讀到大學畢業”。週旋于自我增值、工作、社交的女性若還要忙於家務肯定“分身乏術”。“很多(女性)都想等工作步上正軌,生活穩定以後再生小孩,所以雙方在結婚前就應該做足溝通,以免日後出現分歧”。

  結婚年齡推遲,“剩男”“剩女”也就更多。同一項調查發現,9成受訪者不介意借互聯網尋找另一半。更有六成受訪者曾嘗試“網戀”。狄志遠説,網絡已經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年輕人網絡中的社交圈不但廣,而且好友間聯絡感情方便快速。“就好像Facebook(社交網絡),很容易就建立感情,這很正常”。但他強調,網絡不等於現實,展示的都是光鮮的一面。常會出現“看照片都是靚仔,一見面就好失望”的情況。通過網絡建立起來的感情帶有大量主觀和幻想的成分。所以他建議年輕人可以通過網絡認識後,在現實生活中“食多幾餐飯”,多加了解。家長要提醒兒女網戀可能遇到問題,但切忌蠻橫“控制”。

  狄志遠表示,時下青少年成長于中西文化碰撞的社會環境,既受傳統婚姻觀念影響,又崇尚個人主義。“與長輩們想法已經好不同”。他主張面對戀愛及婚姻大事時,“一家人多溝通和商量”,並在適當時候“各讓一步”。比如“父母可以資助子女的婚宴”,“新人們也要多考慮婚宴用父母喜歡的形式”,同樣“男方若覺得很想早結婚,女方也可以嘗試站對方角度上考慮”以減少矛盾。

熱詞:

  • 剩女
  • 網戀
  • 晚婚
  • 傳統婚姻
  • 分身乏術
  • 控制
  • 年輕人
  • 女性受訪者
  • 家長
  • 社交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