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職校學員邊學習邊生産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02: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記者 李丹)眼下雖是東北的農閒時節,但黑龍江農墾北安分局的農機師傅們可沒閒著,他們正忙碌地穿梭于各種播種機、整地機之間,給這些工作大半年的農業機械進行維修和養護。北安農管局黨委書記魏少民深有感觸地説:“我們墾區最需要懂農藝、會操作和維修養護這些現代農機設備的複合型農機人才,而黑龍江農墾機械化學校對口培養的人才正好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作為黑龍江省唯一一所坐落在農村的農業中職學校,黑龍江農墾機械化學校始終堅持貼近墾區實際需求辦專業,培養現代農機人才,解決“農機大戶”生産效率問題;發展特色種植業,解決“少地戶”創收問題;開發特色養殖項目,解決“無地戶”生存問題,探索出了一條適合墾區經濟發展特點的農村職業人才培養新路子。

  近3年,黑龍江墾區投入40多億元新增農機設備13.8萬台。由於新農機設備大都採用國際先進技術,農機人員的培養和培訓成為制約現化化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為此,農墾機械化學校及時開設了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專業,籌資300多萬元購進了一批先進的大型農機設備,成立了“現代農機服務中心”,並在企業建立農機專業實習基地,農忙季節,帶領學員到生産一線,邊生産邊學習。

  近年來,學校每年為墾區及周邊市縣培養農機專業畢業生800多人,為墾區培養新型農機專業技術人才2000多人,許多人已成為當地農機大戶、創業能手,使機車工作效率提高12%左右,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就有200多人,成為新型現代農機設備使用的骨幹力量。

  “一個種植戶如果種植兩棚蔬菜,一個大棚可種兩季,扣除成本每年收入達3萬多元。”在農墾機械化學校特色種植示範基地,該校校長劉權正在給前來取經的農戶們介紹棚菜的收益情況。

  黑龍江農場和農村的大多數人只有幾坰生活田,讓他們增加收入成為學校辦學的關注點。學校開設了現代農藝技術專業,由專業教研室&&,在校園內修建溫室和大棚種植棚菜,並利用學校的154公頃耕地,種植了防風等十幾種中草藥,作為示範實習基地。在學校的示範帶動下,趙光、紅星、長水河等農場和周邊市縣建起了特色棚菜種植基地5個,大棚1000多個,在引龍河等7個農場和地方部隊建中草藥種植基地12個,中草藥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每戶從事棚菜和中草藥種植的,年收入都在在4萬至5萬元,同時,拉動就業3000多人,實現産值2000多萬元,學校也創收70多萬元。

  隨著黑龍江省墾區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從種植業分離出大批剩餘勞動力。黑龍江農墾機械化學校開設了畜禽生産與疾病防治專業,並投資興建了大鵝、大雁繁育場,學員採用邊學習、邊創收、邊生活的學習方式,有資金的,可以自買鵝雛飼養,邊學習邊創收,缺少資金的,以打工身份掙工資,邊學習邊生活。

  同時,學校還投資2400萬元,在二龍山農場啟動年加工100萬隻大鵝産品及羽絨系列産品項目,以鵝屠宰加工廠為紐帶,採用“學校+工廠+養殖戶”的模式,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最終形成以加工廠為龍頭,把鵝産業延伸到基地,基地帶動農戶,把商品銷售的鏈條嫁接到省外、國外網絡,從而使企業的源頭和終端都形成了“活水”狀態,增加養殖戶收入,拉動當地經濟發展。

熱詞:

  • 農機專業
  • 地戶
  • 二龍山農場
  • 中職學校
  • 學習方式
  • 職校
  • 學校特色
  • 學員
  • 生産效率
  • 農機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