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論:“序長不序爵”的校慶更自信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20: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學的文化和學術價值,就是要高於權力和財富的價值。假如官職成為大學校園的“通行證”,一切資源的配置皆以權力為主導,那麼又何談師道尊嚴?

  近日,南京大學110週年校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校方表示,接待校友採取“序長不序爵”的原則,只問入學先後,不論官位高低。輿論紛紛為這種打破世俗的“習慣”做法叫好,有人認為,這是高校“去衙門化”的一種大膽嘗試。

  校慶本應是一個感懷師恩、共敘友誼的契機。在這一天,天南海北的校友重回母校,重溫年少時讀書求學的記憶,體會一種單純樸素的情感。但時下的校慶,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一種比拼排場、拉攏關係的平臺。學校將位高權重的學生請回來隆重相待,仿佛唯有如此,才不至於辱沒了自家的光鮮門楣;而得到禮遇的學生,也往往會投桃報李,為母校的生日送上一份厚禮。久而久之,校慶的職能在不覺之間被扭曲異化了。

  校慶職能的異化,是趨炎附勢的社會風氣在教育界的投影,是學校行政化、利益化的一種體現。以官位高低、財力厚薄來給學生們排位,意味著學校價值觀的失衡。這樣的排位辦法,會讓身份普通的校友對母校産生距離感,更可能影響在校學生的價值判斷,誤導他們對權力和金錢的膜拜。

  教育,最終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愛因斯坦曾説:“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完善的教育不僅僅應當傳遞給學生以科學知識,更應該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如果連學校都失去了獨立自主的精神,而成為權力和金錢的附庸,那麼在這樣的氛圍下培養出的學生,很難成為真正的棟樑之才。

  學校固然不能脫離社會,但也不能因此混同社會流俗。學校應當具備豐沛的人文精神,高尚的道德操守。以強大的自信力,去抵抗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斷不能人云亦云唯利是圖。正如浙江大學原校長竺可楨所説:“亂世道德墮落,歷史上均是,但大學猶如海上燈塔,吾人不能於此時降落道德標準。”

  因此,南京大學在110週年校慶的時刻,採取“序長不序爵”的原則,正是對“大學精神”的呼喚和彰顯。這種做法,體現了一所百年名校的深厚積澱,當一些學校習慣以“得意門生”自我標榜的時候,南京大學能夠冷靜相對,正體現出了獨有的坦誠和自信。這種自信源於學術的傳承和思想的價值,而不是對權力的依附和對金錢的追逐。大學的文化和學術價值,就是要高於權力和財富的價值。假如官職成為大學校園的“通行證”,一切資源的配置皆以權力為主導,那麼又何談師道尊嚴?雖然南京大學的校慶觀念只是應有的“回歸”,如能長期堅持,卻也有助於高校學術生態的改良。

  我們更希望,這種“序長不序爵”的精神能夠發揚光大,深入到教育的各個層面之中,讓學校真正從權力的束縛下解脫出來,成為學生們追尋理想的凈土,師長們維護師道莊嚴的聖壇。(本報評論員李康寧

  )

熱詞:

  • 校慶
  • 學術生態
  • 通行證
  • 序長不序爵
  • 習慣
  • 回歸
  • 南京大學
  • 大學精神
  • 母校
  •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