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嶗山非遺節昨日開幕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2月5日訊(通訊員 孫景軍 任斌 于志 記者 王笑) 5日,以“保護與共享”為主題的2012嶗山非物質文化遺産節開幕式在嶗山區世紀廣場舉行。開幕式上,沙子口廟會祭海儀式不僅完整再現了傳統的“請龍牌”,奏祭樂、敬祭酒以及百人齊頌祭文等環節也被賦予藍色經濟的新內涵,在祈求平安豐收的同時,更注重倡導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5日,2012嶗山非物質文化遺産節舉行開幕儀式,來自全國各地的20余支國家、省級高水平非遺隊伍,及2萬餘名觀眾共同參與了這一場文化盛會。作為開幕式的最大看點,沙子口廟會祭海儀式完整地再現了傳統的“請龍牌”。而奏祭樂、獻祭果、敬祭酒以及百人齊頌祭文等環節則被賦予了回報大海、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內涵。

  相比前兩屆非遺節,本屆非遺節匯集了更多高水平的演出隊伍。來自北京、河北、陜西、內蒙古、山東海陽等地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都進行了精彩亮相。北京天橋中幡藝人將霸王舉鼎、金雞獨立、封侯挂印等多種花樣隨意轉換,變化自如,幡不離身,竿不落地。“天下雜技第一鄉”河北吳橋的雜技節目《獅子舞》、《高椅倒立》,更是充分展示了驚、險、奇、絕的雜技藝術魅力。歡快流暢、剛柔並濟的安塞腰鼓則充分體現出陜北漢子的剽悍、虎勁,擂出了“東方第一鼓”的風采。作為“草原文化三寶”的內蒙古長調、呼麥、馬頭琴,合而為一,展示出渾厚而深沉,洪闊而豪放的草原風味。有著悠久歷史的海陽秧歌以其粗獷奔放、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也得到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本次開幕儀式上,除了安排精彩的節目外,節會現場的節日主題元素也十分明顯。整個會場以中國紅為主色調,舞美設計突出龍年元素,運用青銅器中的龍紋銘飾、各種書法字體的“”字,來展現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文化。另外,全國知名巨微藝術家孫磊現場書寫12米長的巨幅“龍”字,中國撕紙書法藝術創始人蔣勁華也以手代剪,表演了“龍”字的撕紙書法。

熱詞: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呼麥
  • 雜技
  • 獅子舞
  • 請龍牌
  • 沙子口
  • 生態保護
  • 祭海
  • 廟會
  • 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