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元宵節“燈”文化特色濃郁表達喜悅之情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00: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天津2月5日電(記者 周潤健 蔡玉高)2月6日是元宵佳節。民俗專家表示,元宵節又稱“燈節”“燈夕”。過元宵節的主要活動是張燈、放燈、觀燈。燈成為元宵節的主題,也是元宵節最突出的景觀和特色。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説,從正月十三“上燈”開始,市面上便出現各式花燈,供人採買;正月十四“試燈”,各處紛紛搭起燈棚,預慶元宵;正月十五“正燈”,各處有燈會賽花燈;正月十八“落燈”,燈節結束。

  據史料記載,元宵賞燈的習俗始於漢朝。據説,漢明帝十分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流傳到民間。以後,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挂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漢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長到三夜。期間,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挂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等,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

  到了宋元時期,賞燈活動更加熱鬧,京都燈市常常綿延數十里,燈會的時間更延長至五天,燈的形式也更加豐富,並且在宋朝時,新增加了“猜燈謎”的活動。明代連續賞燈十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而且又新增加了戲曲表演,燈市所用的綵燈,也演繹出“橘燈”“絹燈”“無骨麥秸燈”“走馬燈”“孔明燈”等。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賞燈活動也縮短為三天,但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除了燃燈外,還放煙花以助興。

  至今,元宵節放燈、觀燈之俗,依然盛行,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民俗娛樂活動,如每年的元宵節時,各地都要舉辦燈會、燈展。

  民俗專家表示,自古以來人們對元宵節“花燈”如此熱心,除了封建統治者為了鼓吹天賜吉辰,聲張歌舞昇平,維護自己的統治之外,更多的是民間為了歡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所表達的喜悅之情。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元宵節
  • 吉辰
  • 燈節
  • 賞燈
  • 花燈
  • 文化特色
  • 佛法
  • 燈市
  • 放燈
  • 孔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