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戰士在陣地上巡邏。李國文攝
今天,記者慕名來到祁連山深處的蘭空馬銜山雷達站。登上海拔3765米的山頂,一座靚麗的營房出現在記者眼前,隨之感受到陣地上濃濃的戰鬥文化氛圍。
雪地裏,鮮紅的“開機就是打仗,上機就是戰鬥”等字樣格外醒目;宿舍的走廊裏,“行業之星”“我軍優良傳統”等宣傳畫引人注目;活動大廳裏,“首長關懷”“黨員活動園地”“榮譽墻”等展板,成為官兵自我教育的課堂……
該站建站40多年來,先後有4名官兵為國捐軀,一代代雷達兵用犧牲奉獻鑄就了享譽西北軍營的“馬銜山精神”──紮根高山,不辱使命,恪盡職守,建功立業。
站長宋仲錫告訴記者,為了讓“馬銜山精神”代代相傳,站黨支部努力引導官兵精武強能,把連隊建設的全面進步與官兵的素質提高緊密結合,每季度評比一次“訓練之星”,每年評比一次“行業之星”,搭建官兵成就事業的平臺。
座談中,排長王富強説他感觸最深的就是“緊迫感”。這位從蘭州交通大學畢業的國防生,2011年3月剛到雷達站時連組織晚點名都會感到緊張,5個月後卻在軍區空軍組織的軍事大比武中,一舉奪得雷達戰鬥指揮專業的第一名。
王富強説,一到陣地,他就被戰友們強烈的進取心所打動。雷達站連續22年保持先進,連續11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多少代雷達兵的犧牲奉獻、勇於進取,讓他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王富強不斷向站裏的戰友請教各種問題,刻苦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下來他熟練掌握了軍事指揮、雷達站組網系統操作使用、雷達技戰術運用等技能,終於在軍區空軍軍事比武中一鳴驚人。
催徵的號角,激勵了一個個敢於亮劍、不辱使命的戰士。
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的雷達技師王飛,是一個“拼命三郎”。他在身患急性胸膜炎的情況下,一邊服藥治療一邊堅持訓練,在空軍組織的雷達兵技術人員專業理論比武中,力挫群雄,勇奪第一。
2009年9月,該站參加全團軍事比武,一舉奪得6個單項中的5個第一。
養兵千日,用兵千日。2010年4月青海玉樹發生地震,該站奉命緊急組建一支機動小分隊趕赴災區。官兵們憑藉過硬的軍事素質,克服種種困難,圓滿完成任務,被中組部表彰為“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近年來,該站出色完成空軍體系對抗演練等重要空情保障任務,每年處置空情兩萬餘批次,空情優質率保持在100%。
(本報蘭州2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