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善待中産階層當學香港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6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日在特區立法會發表2012-2013年度財政預算案時稱,特區政府將會寬減2011-2012年度75%的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2000港元,香港150萬名納稅人將會受惠。(《京華時報》2月2日)

  在經歷了去年一波三折的“派糖風波”後,香港“財爺”曾俊華靈活地改變惠民手法,由“派糖”變為減稅。就目前而言,香港交稅的人口只有150萬人,這意味著,這項減稅計劃,主要針對的是中産階層,並非能人人得益。

  縱觀香港旨在減輕中産階層稅負的七項制度安排,可以用貨真價實來形容,包括增加基本免稅額和單親免稅額,增加供養60歲或以上的父母或祖父母人士的免稅額,增加子女免稅額,增加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增加傷殘受養人免稅額,提高強積金計劃強制性供款的每年最高可扣稅款額等。

  行文至此,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去年經《人民日報》調查屬實,年收入20多萬港元的已婚人士只需納稅193港元的報道。如今,降稅再次降臨到中産階層頭上,難免讓內地民眾,尤其是中産階層産生羨慕嫉妒恨。香港之所以對中産階層偏愛有加,主要考慮到他們付出太多,得到回報過少,像房子、教育等問題,都需要自己打拼,所以,從稅負上給予特殊照顧。

  眾所週知,任何一個社會要得到穩健良性發展,必須要有一個龐大的中産階層來支撐。去年,《人民日報》曾用鮮活的的事例,大量的篇幅,報道了國內中産階層的生存狀況:“房奴”、“車奴”、“卡奴”、“孩奴”……沉重的生活壓力讓國內中間階層疲於應付,透支著他們半生財富。無聲的語言,形象的描述,顯然意味著,我國的中産階層,面臨的生存壓力,一點不亞於香港的中産階層,甚至要比香港的中産,更為糟糕。

  與香港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政府並沒有給予內地中産階層特殊禮遇。雖然近年來中産階層的工資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這部分增加收入卻被稅收和通脹拿走了。以個人所得稅為例。我國個人所得稅肇始於1981年,當時職工平均工資約為每月60元,而起徵點為800元,大約為月工資的13.3倍;到2005年,起徵點調高到1600元,而當時我國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853元,1600元起徵點已經將幾乎所有工薪階層一網打盡;儘管現在起徵點為3500元,但對中産階層的負擔幾乎沒有實質性減輕,而且,個稅是梯級累進稅制,收入越高,稅收比例也越高。

  中産階層作為我國新興力量,已成為經濟增長和發展不可替代的角色和群體。我們必須要像香港政府那樣,善待中産階層,給予真金白銀般的政策傾斜。鋻於眼下國情,國內也應著眼于個稅減負。具體講,一方面,要實施差別化的個稅政策,把現行個稅起徵點權力,下放到各省,國家規定個上限,譬如不超過5000元,讓各地依據當地實際收入狀況,來確實自己的起徵點。

  更為重要的是,國家要抓緊推出家庭綜合稅制,讓中産階層合理避稅。個稅變革不能總在起徵點上打轉轉,也不能再講“時機不成熟”之類的託辭了。正如發改委官員楊宜勇所言,個稅起徵的調和不調,都不叫改革,只有按家庭徵收個稅,才有可能叫真正變革。總而言之,惟有制定出像香港那樣充滿人性化的個稅徵管制度,才能讓中産階層切切實實受益。

熱詞:

  • 人民日報
  • 免稅額
  • 起徵點
  • 京華時報
  • 卡奴
  • 房奴
  • 2005年
  • 薪俸稅
  • 減稅計劃
  • 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