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默克爾強硬對華後回歸穩健 中國要駕馭歐洲情緒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5日 22: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德國總理默克爾正在中國做為期三天的訪問。她此行的核心話題被認為是歐債,以及在伊朗、敘利亞問題上“勸中國”。此外她帶來“成隊的”企業家,對於德國輿論要求她公開在人權問題上向中國施壓,她顯得並不熱心。

  默克爾幾年前初當德國總理時,是在人權及西藏問題上對華最強硬的歐洲“新生代”領導人。她&&會見達賴喇嘛,&&對中國展示強硬,完全顛覆了德國以往務實的對華政策。在兜了一個大圈子之後,她現在重拾德國傳統的穩健對華態度,似乎回到了“原點”。

  並非默克爾“覺悟提高了”,她的態度變化是中國經濟對德國強大吸引力促成的。當年初任總理的默克爾意氣風發,以為中國可以隨便捏,但作為總理她終將要為德國人的現實利益負責,她逐漸發現用價值觀外交對付中國,是價格太昂貴的作秀。

  歐洲國家的對華政策這些年充滿矛盾和搖擺,一會兒價值觀主導,一會兒又務實至上。但趨勢是,價值觀逐漸變成了“皮”,務實更像“瓤”和“核”。

  從默克爾的“轉變”中,中國人應當找到可以用來加固自信的材料。歐洲人迄今未從對華優越感中跳出來,但中國人也未從“崇歐”心態中跳出來。有人説,當年是歐洲擊碎了中國的天朝大國夢,這一擊很重,中國人至今未能真正回過神來。

  歐洲對中國很重要,但它的重要性並非無窮大,中國應重新客觀定位歐洲對中國的戰略價值,把省下來的注意力放到亞太或其他地方。我們不需跟著歐洲的反復無常坐過山車。

  中國對日韓兩國的貿易額,已經超過中國同歐盟27個成員國的貿易總和。中國有必要在對歐關係中主張更多的平等,如果歐洲哪個國家對華耍大牌,我們完全可以冷落它。它肯定比我們更難受。

  但中國一定不能記仇,不能反過來用傲慢對待歐洲,這實際上是對自己過去自卑的報復。中國應遵循冷靜和實事求是,不懼歐洲的對華強硬,也要珍惜歐洲拋過來的每一個繡球。

  歐洲一旦大致擺脫對中國的政治及文化情緒,最有可能成為同中國建立穩定關係的發達國家,從而給中美、中日等更複雜的關係提供借鑒。現在看起來歐洲對中國崛起的“嫉妒心”最強,這是因為歐洲與中國在近年的世界格局中對比落差最明顯,中國崛起“衝擊波”與歐洲自尊心的碰撞正當其時。

  如果説中日之爭和中美之爭都有複雜的現實利益攪進來,歐洲對華之爭中的意氣成分則顯得更多。這些情緒性的東西既可能是國家關係中最容易克服的,也可能把一切都攪亂。它放下來就一身輕,放不下來就千斤重。

  中國要駕馭歐洲的情緒,首先要駕馭自己。我們可以對歐洲國家熱絡,也可以冷淡之,但不可以跟歐洲國家置氣,挑逗它們在歐洲衰落時的特殊鬥志。對華友好我們歡迎,撒潑我們就晾它。我們很忙,願意友好時歡迎回來。

  歡迎默克爾總理成為龍年第一位訪問中國的大國領導人,我們祝願她獲得成果,不虛此行。

熱詞:

  • 默克爾
  • 原點
  • 衝擊波
  • 新生代
  • 耍大牌
  • 達賴喇嘛
  • 對華政策
  • 德國總理
  • 大國夢
  • 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