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化發展迎來春天” 民間雕刻按時談文化傳承發展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5日 1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浙江在線02月03日訊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縉雲縣新建鎮和源村大筠自然村的“縉雲根雕”非遺傳承基地,聽中國民間雕刻藝術大師陳成科聊文化傳承發展。陳成科説:“麗水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綠谷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蘊,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必將推動麗水文化迎來發展繁榮的新一輪春天。”

  “9人與100多人”

  “政府對文化的重視,不僅促進了縉雲雕刻文化的傳承,也帶動了文化産業的繁榮。”説起縉雲雕刻文化的傳承,陳成科告訴記者幾個數據,“2010年在非遺傳承基地舉辦了縉雲根雕懸雕技藝培訓班,只有9個人參加了培訓。去年的培訓,有100多位農民愛好者參加,系統地學習了根雕懸雕技藝的歷史淵源、産生與發展、技藝特徵和美學知識等。”

  陳成科感慨地説:“如今,傳承基地已成了根雕、木雕、玉石雕實訓基地,越來越多的人來學技術了,我的10多個學生已經拿到初級職稱。政府重視文化人才的培養,讓人欣慰,更讓人看到了縉雲縣文化産業發展的好勢頭。”

  “興趣要從小培養”

  正月初九,陳成科帶學生到溫州永嘉縣的工藝品公司,與工藝大師切磋技藝,並幫學生聯絡業務,他説:“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幫助學生儘快賺錢,提高他們參與文化産業發展的積極性。”

  “雕刻的用材苛刻、工藝繁雜,決定了木雕藝人勢必要成為腦手並舉的能工巧匠。”陳成科擔憂地説,“目前雕刻者大多數為農民,文化水平較低,理論知識相對比較缺乏,雕刻過程中注重形態而忽略神態。”

  針對目前工藝人才的缺乏,陳成科認為,雕刻這行賺錢慢,初期階段工資低,能夠靜下心來學習的人很少,學校可以開民間手工藝課,從小培養興趣。

  “我相信,這些一定會實現的!”

  陳成科説,縉雲文化産業發展前景好,可以與旅游産業發展齊頭並進。例如,在河陽古民居開辦手工製品一條街,讓各類手工藝人現場製作,比如用毛竹、木材手工編的首飾盒、竹籃子及各類雕刻工藝品肯定很受歡迎。

  這樣既能讓游客參觀,增加了解,激發參觀者對藝術品的興趣,促進文化産業的宣傳和發展,又能成為縉雲旅游的特色。

  説到將來的打算,陳成科説:“我有兩個願望,一是成為國家級大師,二是建自己的藝術館。”摸了摸金獎作品《八仙》,陳成科充滿信心地説:“我相信,這些一定會實現的!”

熱詞:

  • 陳成科
  • 文化産業發展
  • 民間雕刻
  • 文化的傳承
  • 文化人才
  • 雕刻工藝品
  • 文化傳承
  • 根雕
  • 實訓基地
  •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