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網:推進“科技興農”,遠離西瓜“爆炸”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5日 15: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正式發佈。這個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9個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政策主題聚焦“農業科技創新”,引起了廣泛關注。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對於農業來説,其重要性,正如今年一號文件所指出的,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農業科技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去年我國糧食産量實現“八連增”,農民收入增幅超過城鎮居民,科技力量可謂居功至偉,農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達到了53.5%,單産提高對增産的貢獻率達到85.8%。新品種、新技術、新農具的推廣應用,極大地激活了農村大地的生産潛力。

  當前,我國農業正在由“靠天吃飯”、“經驗種田”的傳統發展模式,向科技種田、科學種養的現代發展模式轉型,耕地、淡水、生態等資源的剛性約束,更加迫切要求走“科技興農”之路,已到了必須更加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階段。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産業轉型升級,也是世界先進國家農業發展的普遍經驗。一號文件鎖定“農業科技”,無疑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然而,科技力量再偉大、科技創新再神奇,必須源於人的認識、創造與運用。“科技興農”,不僅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也需要以深厚的農村科學土壤為基礎,需要廣大農民、農村科技工作者去耕耘落實。農村勞動力素質高不高,人才支撐強不強、科技力量多不多,將從根本上決定“科技興農”戰略的成敗。

  從現實問題來看,農業科技創新的人才瓶頸、素質短板越來越凸顯。許多農民的科學常識還很缺乏,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業人才總量不足,鄉鎮基層農技力量薄弱,農技人員年齡老化問題突出,農技服務跟不上。無論是作為農業生産“一把手”的農民,還是作為推廣應用“二傳手”的農技人員,在科學素養、創新能力等方面與現代化農業生産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善用則造福,反之則有害,這取決於人的素質和實踐。因為種植方式不當誘發農作物病蟲害,濫施化肥、濫用農藥,造成土壤板結、沙化,通過“農藥洗浴”出來的小黃瓜、綠葉菜令人聞之色變,超量使用膨大劑帶來西瓜“爆炸”恐慌……透視近年來有關農業科技的一些社會熱點,不難發現,勞動力素質往往決定了科技應用的成效。科技手段的濫用、誤用,不僅損害了農産品品質,影響農民增收,也帶來了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

  有鋻於此,今年一號文件的一個政策重點就是注重培育農村科技力量、增強農業基層推廣體系的能力。關於農業科技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的“三性”論述,鄉鎮農技人員工資待遇與當地事業單位的平均收入相銜接的政策,給“七站八所”的農技人員吃了“定心丸”,帶來了新希望。發展農業教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強化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等一系列舉措,也將從各個層面撬動農村人力資源,促進農民科學素質的提高、農村科技隊伍的壯大。

  這些政策著力點,都打中了當前農業科技創新的難點與痛點,但能否把好政策、好文件化為農業發展的新成果,還考驗著各地各部門的執行力。如何讓科學精神高揚、科技力量紮根、科技威力彰顯,需要政府部門、數億農民和上百萬農技人員共同為“希望的田野”描繪走向未來的科技創新藍圖。

熱詞:

  • 科技興農
  • 爆炸
  • 農業科技
  • 中央一號文件
  • 農業科技創新
  • 西瓜
  • 農村科技
  • 農業發展
  • 三性
  • 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