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百年留學:曾昭燏 辭歐赴國難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5日 13: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935年,曾昭燏(1909-1964年)赴英國倫敦大學研究院攻讀考古學——成為中國首位赴海外就讀考古專業的女性。

  留學期間,曾昭燏利用寒假到各地博物館收集散失在英國的中國銅器資料,為寫作碩士論文做準備。1937年6月,她以《中國古代銅器銘文與花紋》獲得倫敦大學研究所文學碩士學位。

  這篇論文實乃一部專著,文中所列古代銅器上的600種徽識,是從2082件青銅器中整理出來的。曾昭燏在學術界的地位由此奠定。然後,她赴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參加為期10個月的考古實習。

  曾昭燏到達柏林當天,盧溝橋事變爆發。她頓覺沉悶憤激。當“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的消息傳來,曾昭燏在日記中寫道:“以萬分振奮的心情,注視這戰事的發展,而且慎重地考慮自己能在這抗戰中做些什麼事……開始痛恨自己為什麼要學歷史考古,想當初如果隨兄長曾昭掄學化學多好。”她認為,抗戰爆發,祖國最需要的是槍炮彈藥,學化學可以像蔡元培等革命黨人一樣製造炸彈。

  但曾昭燏認識到自己對於國家、民族和抗戰的幫助,莫過於做好目前的工作。想到這兒,她強按悲痛把自己埋于學問中。

  1937年12月8日晨,曾昭燏一齣門就看見德國報紙以大字登載南京失守的消息,立感“觸目驚心,心痛欲裂”。她不打算去史前古史博物院實習了,但是因為前一天説過自己必往,覺得“不能失信”,於是,“在車站徘徊良久後,仍決心一往工作如常”。下午,曾昭燏得知南京失守是誤傳,心中“為之稍定”。12月18日,曾昭燏看到了南京確實已經失陷的消息,失聲痛哭。隨後的日子,曾昭燏在學習的同時,仍關注國內抗戰情形。

  1938年1月31日,曾昭燏完成了實習課程。想到國事不堪,前途暗淡,悲從中來。2月19日,曾昭燏出任倫敦大學葉慈教授的助教,主要從事教書及編目工作,陸續完成了《論周至漢之首飾制度》和《博物館》兩部專著初稿。然而幾個月後,她放棄了留在英國工作和戴上博士帽的雙重機會,決心回歸祖國。

  6月10日,曾昭燏看到“廣東遭敵機慘炸,平民死者已達五六千,慘不可言”的消息,堅定了儘快回到祖國奔赴國難的決心,寫信向家人講述了這一打算。8月1日,曾昭燏收到在國民政府任職的大哥曾昭承的信,信中説中國戰火遍地,抗戰前途甚憂,千萬不要歸國。曾昭燏一時心緒煩亂。經過幾天的思考,她仍堅持返回家園。

  9月19日,曾昭燏嚮導師和倫敦大學校長告辭,啟程回國。夏鼐和另外兩位朋友送她到維多利亞車站。在當天的日記中,她寫道:“別矣,倫敦!熊建

熱詞:

  • 曾昭燏
  • 博物館
  • 八一三
  • 論周至漢之首飾制度
  • 中國古代銅器銘文與花紋
  • 學化學
  • 課程
  • 助教
  • 彈藥
  • 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