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招工難”預示低工資時代結束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5日 1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戰略

  思維

  □蕭坊

  新春伊始,眾企業都鉚足了勁兒開工,打算在新的一年大幹一場。然而由於過節工人流失較多,如往年一樣,今年許多工廠都遭遇了“用工荒”,即使大漲工資海派紅包也難招滿人。許多人選擇留在家鄉打工,工資大漲仍敵不過家鄉廠。(《羊城晚報》2月1日)

  從2004年開始,每年春節後,南方許多工業城市都會面臨“招工難”和“民工荒”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在上一階段中,中國經濟增長經歷了一個“黃金十年”,GDP同比增長率長期維持在10%上下。在2001年,GDP總量為10萬億元,到2011年,則是47萬億元,是2001年的4.7倍。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增,到如今,企業“買方市場”的地位一去不返,這也意味著,勞動力的低工資時代已經結束。

  這個轉捩點,在經濟學上,被稱為“劉易斯拐點”。進入這個拐點,經濟發展的成果、利益必須在資本家和工人之間合理分配。

  珠三角的許多企業,都是以勞動密集型産業為特色。在珠三角地區,缺工最嚴重的正是電子、傢具、製衣、玩具等企業生産線上的普工。這種用工荒,其本質是一種“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用工荒。在珠三角,許多企業依靠低工資實現産品的低成本,長期以來,是在假設勞動力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安排企業生産的。這種“低勞動力成本-高競爭力”的發展模式,擠壓了勞動者合理的勞動待遇,也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解決這種“招工難”的辦法有兩種,一是將密集型産業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地區。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亞洲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就將原有的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到中國沿海地區,如今,珠三角也到了“騰籠換鳥”的時刻,只有承接更高附加值和更具競爭力的産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可以預見,在計劃生育、城市化、中西部崛起等因素的作用下,沿海地區的“用工荒”只會越來越嚴重。

  第二種辦法,是降低勞動力的遷移成本,提高農民遷移到城市的凈收益。著名經濟學家蔡昉認為,珠三角地區出現的“民工荒”現象,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勞動力短缺階段已經到來。在他看來,是由於不能獲得城市戶口,外來工受到與城市居民不平等的待遇,導致遷移成本高昂,從而限制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確實如此,與老一代相比,新生代農民工的訴求已經不再是“掙錢回家蓋房娶媳婦”,他們希望能夠在這個城市裏留下來,生根、發芽,希望城市能夠給他們平等的待遇和尊嚴,否則,他們將選擇“用腳投票”,拋棄那些歧視他們的地區和城市。

熱詞:

  • 招工難
  • 黃金十年
  • 羊城晚報
  • 勞動密集型
  • 用工荒
  • 珠三角
  • 勞動密集型産業
  • 勞動力成本
  • 拐點
  •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