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基因治療慢性疼痛動物實驗獲成功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5日 11: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麻醉科鄒望遠博士在導師郭曲練教授指導下,通過3年努力,採用基因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動物實驗研究獲得成功。課題組成功合成攜帶PKCγ基因的小發夾RNA片斷,通過與慢病毒載體重組後注入大鼠蛛網膜下腔,其對大鼠神經病理性疼痛有顯著持久的鎮痛作用,對慢性嗎啡耐受有顯著持久的翻轉作用。其相關系列研究結果發表在2011年《人類基因治療雜誌》及2010年《基因醫學雜誌》上,受到國際權威專家的廣泛關注。

  慢性疼痛是指持續一個月以上的疼痛。也有人把慢性疼痛比喻為一種不死的癌症,常伴有情緒和心理異常變化。據統計,受慢性疼痛困擾人口的比例在全世界發達國家總人口中高達30%。我國至少有1億以上慢性疼痛患者。慢性疼痛可分為傷害性或炎症性疼痛和神經病理性疼痛。目前採用的藥物治療及介入手術治療均長期效果不理想。

  近年來,基因治療慢性疼痛研究作為一項新的生物干預治療手段,是當前世界醫學最前沿的研究課題之一。慢性疼痛基因治療可通過下調致痛基因表達和上調抗痛基因表達,特異性地進行干預慢性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PKCγ基因是一個在慢性疼痛中樞敏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致痛基因,如手術創傷後患者疼痛未得到有效治療而産生的慢性疼痛症,或者截肢後患者仍出現疼痛幻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脊髓內的PKCγ基因導致的記憶作用。課題組首先瞄準PKCγ致痛基因,通過生物技術,合成PKCγ基因的小發夾RNA片斷,再將小發夾RNA與容易導入神經細胞的慢病毒載體重組為重組慢病毒載體,然後將重組慢病毒載體注射到大鼠蛛網膜下腔,通過重組慢病毒載體上的小發夾RNA作用於大鼠脊髓的PKCγ基因,以達到抑制疼痛的作用。該課題組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提示,重組的慢病毒載體注射干預後,對大鼠脊髓的PKCγ致痛基因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該課題于2008年、2009年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其相關系列研究申請了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一種針對PKCγ基因RNA干擾的重組慢病毒載體構建及其應用”已于2010年12月獲授權。

  該研究成果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前景,也為下一步進行調控神經病理性疼痛和慢性嗎啡耐受的分子機理研究打下堅實基礎。(唐湘岳)

熱詞:

  • 慢性疼痛
  • PKC
  • RNA干擾
  • 慢病毒
  • 動物實驗研究
  • 介入手術
  • 大鼠
  • 重組
  • 基因表達
  • 脊髓
  • 搜索更多慢性疼痛 PKC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