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湖北日報訊 圖為:別讓“漢罵”影響下一代 萬璇 製圖
(記者夏永輝、別鳴)本報昨日頭版頭條刊發《珍惜城市榮譽提升精神文明──“漢罵”討論引25萬讀者網友參與》的報道後,引發強烈反響。專家及廣大市民、網友紛紛建議:讓討論繼續下去,通過輿論力量樹立文明新風,進而移風易俗。
武漢市社科院首席研究員劉崇順認為,媒體及時介入“漢罵”事件,深入展開文明討論,非常有意義,它既能引發武漢人的反思,又能營造一個移風易俗的輿論環境。
“漢罵”討論引起25萬讀者網友參與,荊楚網的專題頁面上,把《湖北日報》的專版鏈結報道主題概括為“以美言養口,以文明養心,以漢罵為恥,以漢敬為榮”的武漢市民新精神。
作為國內知名網絡傳播研究專家,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導瀋陽教授認為:湖北媒體對網絡熱點及時跟進報道,形成輿論共識、提出可行路徑,達到群體共識覆蓋度最大化,顯現出較優的傳播效果。瀋陽教授以南京彭宇案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為例,提出要高度重視不文明信息的出現,一旦大量傳播可能極大損害城市形象。這次“漢罵”討論的報道,是對網絡文化現象及時回應的一個典型案例。媒體以此為契機,呼籲城市管理者、市民、網友通過大討論,達成社會共識,形成群體理性的文明新環境。
國際應用寫作學會常務副會長洪威雷教授:早年,魯迅先生曾對“國罵”進行過針砭,這次《湖北日報》對“漢罵”進行全息解讀、痛下針砭,把對此事的反省,提升到城市精神的塑造,延伸到發展軟環境的構建上來,起到了良好輿論引導和服務社會進步等作用。
省社科院研究員袁北星:這個事件,雖然起因於民間的“漢罵”,但媒體沒有囿於事情本身細節,而是跳出來站位高遠地透視此事,在引導人們珍惜和提升城市文化品格上做文章,促使人們摒棄陋習,體現了社會責任和高端品位。
長江職業學院黨委宣傳部長兼學工處長何志武:微博上關於“漢罵”的討論,被媒體迅速捕捉到並介入,以傳統媒體的優勢進行了更為全面的、理性的思考,彌補了微博的片斷化和片面化。
荊楚網評論中心副主任余寬宏:有人認為愛國者公司開除張恩源是一場炒作。無論是否有炒作的嫌疑,武漢人都應該接受張恩源的批評。不要因為他人的表達方式欠妥,就在原本不好的習慣上火上澆油。
網友“武漢長大”:關於武漢方言方音的討論一直都有,此次“微博對罵”事件則把這種討論放大了。媒體及時跟進,客觀冷靜,並通過反省此事件,大力提倡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市民自身素養,對促進社會文明進步起到了指引作用。
退休教師明平湘:真是前所未有,第一次將網絡熱點的報道放在了一版正頭。網絡熱點的報道多見於市民報報端,湖北日報作為黨報,及時介入此類報道難能可貴,希望能夠堅持下去,多關注社會熱點話題。(劉章西 王晶 張衛華 艾丹 曾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