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備用水源為何不可或缺?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5日 02: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環境報第1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龍江河水污染事件發生後,部分污染水體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地,直接威脅到柳州350余萬市民的飲用水安全。據相關媒體報道,事件發生後,柳州市開始尋找備用水源,保證居民基本生活用水。

  雖然事件的結果是柳州市找到了備用水源,但反思此次事件,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柳州市沒能及時找到備用水源或者備用水源水量不夠該怎麼辦?

  這種假設不是杞人憂天。據悉,我國絕大多數城市都沒有建立起城市備用水源,一些城市甚至連基本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情況也不容樂觀。

  據有關統計顯示,目前全國共有2200多個水源地,其中已經劃分保護區的水源地佔水源地總量的近七成,尚有三成水源地沒有納入保護區體系內。反觀國土面積比我國小得多的德國,迄今為止已建立了近兩萬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很多地方之所以不願意或不積極建設備用飲用水水源地,歸根結底還是與錯誤的發展觀念和保障飲水安全意識不強分不開的。一些人認為,設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會限制産業發展,劃定多大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就意味著失去了多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備用水源地的建設對於一個城市來説,是一項艱巨的工程,總體的規劃設計、居民以及污染企業的動遷、水源地保護區的建立等工作,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例如,長沙市將瀏陽市境內株樹橋水庫作為第二水源地建設,包括建設引水工程和水質環境工程在內,項目總投資達到了47.75億元。因此,有些地方寧願抱著僥倖心理,押寶不會發生突發環境事件。

  有的地方即使建立了備用水源地,也因為水體污染、水量不足、疏于管理等種種原因,起不到應有的作用。2011年6月發生的杭州新安江苯酚污染事件就暴露出了備用水源不足的問題,當時杭州的備用水源有兩個,貼沙河和珊瑚沙水庫,據估算,杭州主城區每天需水量大約是100多萬噸,而貼沙河和珊瑚沙水庫的可供應時間僅能維持一天半左右。

  在這樣一種形勢下,如果遇到突發性水污染事故和連續乾旱年、特殊乾旱年等情況,應對將極為被動。因此,加快建立並維護好備用水源地勢在必行。

  很多地方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四川、湖南、福建等省的多個城市紛紛加快了備用水源地的建設步伐,有的已經開始著手實施,有的已將相關規劃提上議事日程。四川省擬立法規定,在有水源條件的地區應當建設兩個及以上獨立取水的飲用水水源地,不具備雙水源建設條件的地區,應當與相鄰地區聯網供水或者依法建設地下水供水等應急供水水源。一些有過深刻事故教訓的地方更是意識到了建設備用水源地的重要性。例如,通過引入長江水,江蘇省無錫市結束了單一水源的歷史。

  除了政府需要提高認識外,建立並維護好備用水源地還需要經濟政策引導。水源地保護區區域為了保護水源放棄了很多發展機會,地産資源、森林資源、礦産資源的開發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所以有必要對水源地所在地區進行適當的經濟補償等,可以考慮以年度預算、轉移支付方式補貼給相關政府,並對政府使用經費情況進行全過程的監控,保證資金使用落實到受影響人員。

  有句俗話説得好,“家中有糧心不慌”,各地應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未雨綢繆,在保護好現有水源的前提下,積極建立並維護好城市的備用水源。

熱詞:

  • 備用水源
  • 水源保護區
  • 水源地保護區
  • 飲用水水源地
  • 水源條件
  • 水庫
  • 污染水體
  • 環境事件
  • 污染事件
  • 礦産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