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上海豫園燈會未來發展有隱憂 燈彩藝術後繼乏人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4日 1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元宵豫園綵燈依然熱鬧,燈彩藝術卻陷入後繼無人的窘境 晚報記者 任國強 現場圖片

  記者 茅冠雋 報道

  再過幾天就是元宵節了,對一些老上海人來説,逛豫園燈會已成為每年的 “保留節目”。

  今年,豫園燈會將和龍相關的經典故事做成了燈彩,為了做到高度還原,工作人員幾次三番去圖書館查閱相關歷史資料。在豫園燈會依舊紅火的同時,記者採訪發現,無論是燈會策劃人員還是燈彩大師,對燈會的未來發展都有隱憂:滬上資深燈彩大師鳳毛麟角,年輕人不願學習燈彩技藝,燈彩藝術面臨後繼乏人的窘境。

  老燈彩師能幹幾年是幾年

  沈曉平,1972年進上海工藝美術工廠,師從上海三大燈彩工藝師之一的王劍英學藝,“當時我剛初中畢業,沒想到自己會和燈彩打一輩子交道。”除了1995年第一屆民俗燈會沈曉平沒有參加之外,其餘每屆燈會沈曉平都參與設計,至今已陪伴燈會十七個春秋。如今,沈曉平雖已年屆花甲,但對燈彩藝術的熱愛卻絲毫未減,並於2005年榮獲“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能幹幾年是幾年吧。”談到豫園燈會的將來、燈彩藝術的傳承,沈曉平臉上露出愁容。他告訴記者,滬上做燈彩這一行的人越來越少,很多原來的燈彩大師不是改行就是不幹了,燈彩藝術也面臨“滅絕”的危險。沈曉平自己也沒有帶徒弟。 “這個行當沒法帶徒,每年就春節元宵時有點事兒做。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社會變化越來越劇烈,幾乎沒有小青年有耐心扎進這門藝術去好好學。”沈曉平坦言,就算是他自己,如果只做燈彩不做其他事也是不現實的。目前沈曉平經營著一家文化傳播公司,除每年幫豫園燈會設計燈彩 ,還負責一些活動的花車、花船的設計。

  燈彩師不是學校能教出來的

  沈曉平説,之所以年輕人不願學習燈彩藝術,從事燈彩設計,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燈彩設計是一項又動腦又動手的藝術,現在藝術院校培養的學生缺乏動手能力;其次,燈彩設計行業沒有時間的連貫性,一年中除春節、元宵有需求,其他時間幾乎沒什麼用武之地,學的人自然就少了。而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滬上燈彩市場不夠大,只靠設計製作燈彩為生,很難維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既然如此,燈彩藝術會有一天“滅絕”嗎?對此,沈曉平持否定態度。“做肯定是有人做的,現在的問題不在於這門藝術會消失,而在於從業人員的減少,會導致水平越來越低,這樣下去,雖然這門藝術沒有消失,但和消失也差不多了。”沈曉平説,他長期以來也在觀察行業內工人的操作水準,發現的確在走下坡路。“其實不只燈彩藝術有這個問題,整個工藝美術領域都存在這個問題。 ”

熱詞:

  • 燈會
  • 豫園
  • 藝術院校
  • 滅絕
  • 動手能力
  • 燈彩師
  • 民俗
  • 2005年
  • 文化傳播公司
  • 綵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