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為將當地富餘勞動力就地轉化為合格的産業工人,拜城縣實施“政府+企業+學校”的模式,選拔初高中返鄉畢業生,為企業進行定向委培。
天山網訊(記者閻靜 於強富 董少華報道)“我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多虧了參加縣上的免費培訓,才有今天的好工作。”家住拜城縣大橋鄉啤酒花隊的覃麗娟説起現在的工作,滿面笑容。
覃麗娟2005年中專畢業後因家庭經濟困難未能繼續學習,也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去年,拜城縣開展産業工人培訓摸底時,覃麗娟報名參加培訓,通過縣人事勞動部門推薦,山西金暉集團錄用了她,在本地培訓1個月後,公司又將她送到內地學習5個月。現在,覃麗娟成為山西金暉集團的一名化驗員,月薪2500元。
拜城縣礦産資源豐富,是自治區確定的煤電、煤化工基地和鹽化工基地,也是阿克蘇地區東部工業發展的主戰場,作為庫—拜經濟隆起帶的重要一級,已建成重化工工業園區、農副産品加工園區等企業園區,並先後引進八鋼、山西金暉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工業快速發展,用工需求大,為將當地富餘勞動力就地轉化為合格的産業工人,從2009年起,該縣就開始實施“政府+企業+學校”的定向委培模式,當年,全縣選拔了103名初高中返鄉畢業生到自治區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習兩年,學員在校學習期間費用全部由政府和委培企業承擔,學員畢業後直接到定向煤炭企業報到上崗。
家住亞吐爾鄉布吉尕村1組的蘇裏坦馬木提家境貧困,兩年專業學習畢業後,溫州礦業公司錄用了他。蘇裏坦馬木提努力工作,實習期就被企業評為優秀員工,目前他每個月工資在3000元以上。
拜城縣去年再次完善培訓方案,與企業、培訓機構積極對接,從八鋼、山西金暉等多家企業挖掘用工崗位1200多個,依託自治區、地區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和本縣兩個鄉鎮級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分級組織開展培訓,共培訓合格産業工人1111名。
拜城縣在大力推行訂單式産業工人培訓的基礎上,還擴大産業工人培訓範圍,讓更多的農牧民在家門口通過簡單的培訓就能從事季節性工種。據統計,去年全縣共培訓農牧民4000餘人次,成功轉移農業富餘勞動力5836人次,勞務收入2890萬元,農牧民人均增收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