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阜康市頭工村村民的“樂呵事”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4日 05: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疆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山網訊(通訊員張海峰報道)“錢袋鼓了,精神品位也在提高,日子好了,文化活動也不能掉隊,”這是阜康市城關鎮頭工村村民的心裏話,也是精氣神。5年前,村上成立了64人的秧歌社火隊,如今發展到150人,每到農閒時間,村上的文化活動就熱鬧起來。

  1月31日,筆者來到頭工村,在村幹部的帶領下,來到村文化活動中心。100多人組成的秧歌方陣,在震天的鑼鼓聲中,村民在教練的指揮下,隨着節拍,舞着絲綢、花傘,跳着歡快的秧歌舞步,煞是讓人眼前一亮。兩米長的舞帶、彩虹般的絲綢傘,上下舞動,宛如時起時伏的波浪,上下跳動的音符,村民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一旁的村支書田多文説:“我們正抓緊時間排練,準備代表全市參加正月十四自治區秧歌隊大賽的綵排。”

  跳了近一個小時,舞者們”“ 做短暫休息。45歲的王正芳告訴筆者,村裏成立秧歌隊時,她就參加了,可以説是一名“老成員”。從加入秧歌隊到今天,她隨隊伍串村入戶進行表演有40來場。

  談起好日子,王正芳滿臉笑容:“這多虧我們村上的紅色産業,村民的錢袋變得更鼓了。”“紅色産業”是頭工村的西紅柿規模種植。以前,頭工村就有西紅柿種植的歷史,但沒有形成規模。村幹部想方設法與公司形成了長期的合作關係,這一來一往,種植量也在上升。自2006年開始,頭工村形成了2000畝規模,佔全村耕地面積的2/3,産品銷往烏魯木齊、吐魯番、石河子、上海,還遠銷哈薩克斯坦。每畝純收入3000多元,全村人均年純收入過萬元。

  有了錢,農民在尋思着怎麼花。前些年,頭工村就有秧歌社火,城關鎮把頭工村作為秧歌隊的建設重點,每年投資3萬—5萬元進行完善。今年,村上共投資7萬餘元,添加了兩面直徑2米的大鼓、40把絲綢傘、80套服裝、2條30米長的舞龍,請舞蹈科班出身的老師來現場授教。村上還出資4萬元,增加了農家圖書數量和室外的健身器材。

  有了秧歌社火、健身室、閱讀室,村民日常生活在發生着變化。人們走出房門鍛煉身體、閱讀圖書。王正芳笑着説:“很多人參與的熱情很高,看著漂亮的衣服,熱鬧的場面,一些沒加入的人心裏也會癢癢,忍不住來湊湊熱鬧。”

  就在筆者與王正芳聊得正高興時,屋外響起了鑼鼓聲和吆喝聲。原來,三條“巨龍”正騰空而起,村裏的男人們打起了震天鼓、敲了歡快鑼,舞起了幸福彩龍,一派熱鬧……

  村民們説,新年的秧歌社火是大夥兒的“樂呵事”,依靠“紅色産業”腰包鼓了是“樂呵事”,好日子帶來精神面貌改變更是“樂呵事”……

熱詞:

  • 樂呵事
  • 村民
  • 阜康市
  • 紅色産業
  • 巨龍
  • 規模種植
  • 純收入
  • 村幹部
  • 花傘
  • 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