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藝術品拍賣亟待規則之治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4日 02: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特約評論員 兵臨

  一尊藝術品究竟需要如何“驗明正身”方能進入拍賣市場,鑒定專家對自己的鑒定究竟承擔何種責任,這是藝術品拍賣市場必須回答的問題。

  龍年伊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遭遇空前質疑聲——不少網民在各大門戶網站紛紛發帖稱,2011年以2.2億元成交、創下玉器拍賣紀錄的“漢代玉凳”是贗品,拍賣方涉嫌拍假。

  近年來,“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表象繁榮,背後卻暗影重重,贗品門頻出不窮,各種虛假鑒定、虛報成交額、聯手做局、洗錢行賄等不法行為若隱若現,混沌不堪的拍賣市場早已暴露出規則缺失的弊病。

  任何一種市場都需要規則,藝術品拍賣領域也不例外。贗品攪亂藝術品拍賣的江湖,首先在於鑒定環節缺乏規制。知識産生權威,基於對權威的信任,藝術品拍賣才有了基本的評判準繩。但知識如果缺乏內在良心和外在規則的約束,同樣也會成為市場交易中用來兜售的器物。如果只是像有的專家那樣,“隔著玻璃看了看”就作出鑒定結論,那麼“即便一些真專家,由於拿老闆的工資吃人嘴軟,也違心做假鑒定”。

  一方面是知識越來越傾向於靠近資本,另一方面則是國內文物鑒定體系的混亂不堪,無論是鑒定機構還是鑒定標準,都尚未形成科學權威而公正的規則化治理。在這種背景下,難怪有人痛言我國的文物鑒定業已陷入萬劫難復的困境。一尊藝術品究竟需要如何“驗明正身”方能進入拍賣市場,鑒定專家對自己的鑒定究竟承擔何種責任,這是藝術品拍賣市場必須回答的問題。

  拍賣行知假拍假現象的背後,還折射出市場誠信缺乏規則的守護。事實證明,市場誠信不能單靠商人的良心,更依賴於政府部門的監管、行業透明的自治以及明確規則的引導。遺憾的是,與火熱的藝術品拍賣行情相反,有關的商業行為規範則十分欠缺,使得各種打“擦邊球”行為競相滋生,讓原本應當清明的市場變成了暗藏各種門道的內幕遊戲。説到底,藝術品拍賣市場所隱含的亂象,與其他市場領域並無二致。如何完善對“知假拍假”行為的法律懲治,如何重塑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誠信規則,也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熱詞:

  • 藝術品拍賣
  • 拍賣市場
  • 玉器拍賣
  • 擦邊球
  • 文物鑒定
  • 市場誠信
  • 鑒定結論
  • 虛假鑒定
  • 大門戶網站
  • 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