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科學家闡釋跳蛛的獨特視覺。圖片來源:Science/AAAS
敏銳的視覺加上致命而精準的突襲,跳蛛可謂是無脊椎動物世界中的貓。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糾結於跳蛛微小的神經系統如何掌控如此複雜的感知及捕獵行為。對安德遜氏跳蛛(Hasariusadansoni)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終於抓住了最關鍵的一環──一種與眾不同的深度知覺形式。
與所有的跳蛛一樣,安德遜跳蛛生有8隻眼睛。其中有4隻在頭部上方密集排列,包括兩隻大大的主眼和兩隻較小的側眼,而長在蛛“臉”正中的兩隻大眼具有最銳利的視覺。
由日本大阪大學的生物學家Akihisa Terakita、Mitsumasa Koyanagi和TakashiNagata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説,他們發現跳蛛的視覺系統能很好地利用光線中的綠光,形成獨特的圖像散焦機制。在捕捉獵物時,跳蛛的側眼首先感知到運動中的目標,然後再靠主眼瞄準。跳蛛主眼的視網膜有4個感光細胞層,其中下面兩層含有對綠光敏感的色素。
不過,由於各個感光細胞層與晶狀體之間的距離不同,入射光線中的綠光只能在最下面一層上聚焦,而倒數第二層雖然也對綠光敏感,但卻不能清晰聚焦,只能形成模糊的圖像。研究人員分析後認為,跳蛛正是通過對比這兩層的圖像、並根據模糊圖像的散焦程度推算出與獵物之間的真實距離。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MarieHerberstein,對跳蛛通過比較投射到其複雜視網膜不同層面上的清晰與模糊的圖像來獲得深度感知深信不疑。她説,這項研究“可謂滴水不漏”。並未參與此項研究的新西蘭林肯市AgResearch研究所的生物學家DuaneHarland認為,這一結果不但解釋了跳蛛獨特視網膜的有效性,同時為研究這些大腦比家蠅大腦還要小的半厘米長的生物如何蒐集且運用複雜的視覺信息,提供了一個令人興奮的例證。他強調,下一步需要搞清它們的眼睛和大腦如何實際比較這些清晰與模糊的圖像,進而對距離作出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