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綜述:在可持續發展中保護“地球之腎”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3日 0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片:這是海南省樂東縣鶯歌海地區村莊旁邊的自然季節性濕地(攝于2012年1月7日)。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 攝

  新華網北京2月1日電(記者張家偉)在2月2日第16個世界濕地日來臨之際,濕地保護再次受到國際社會重視。全球工業化進程中,被譽為“地球之腎”的濕地承受了太多的人為破壞。不斷加重的環境問題促使各國重新認識這一生態的重要性,並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探尋解決方案。

  濕地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不同國家的定義有所差別。1971年多國簽署的《拉姆薩爾公約》給出了較全面的定義,即“濕地係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鹹水及鹹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

  數據顯示,自20世紀初以來,在北美、歐洲以及澳大利亞等多個發達和發展中地區,過度開發已使超過一半的濕地遭破壞。讓人熟悉的場景在世界各地不斷重復出現:大型商業區和工廠一個接一個出現在原本是沼澤或水域的地方。人們曾自豪地認為他們成功地“改造自然”,但濕地是與森林和海洋並列的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它在保持水源、抵禦洪水、控制污染、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作用難以替代,濕地消失和遭破壞的惡果很快顯現。

  為此,世界各國已從多個層面著手開展濕地保護。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並使用濕地概念的國家,如今至少有25個州已制定了濕地保護方面的法規。經歷了“卡特裏娜”颶風重創的路易斯安那州,甚至計劃花費數百億美元恢復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大片濕地,以遏制日益嚴重的水土流失,併為鄰近城市提供天然屏障,疏導暴風雨引起的洪水。

  在另一個發達國家加拿大,政府對濕地的保護範圍非常廣泛,其中包括候鳥棲息地、沿海濕地、魚類棲息地以及工程實施中需要進行環境評估的泥塘、沼澤、泥潭和泥沼。日本在法律上對濕地的保護也相當嚴格,任何填埋或者拓乾濕地的活動都必須得到當地政府的許可。

  12 下一頁 12 下一頁

  ( 編輯:周楚卿) 【字號大小】【打印】【關閉】

  請點擊進入 新華社區的 發展論壇發言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 新華博客 新華拍客 新華播客

熱詞:

  • 地球之腎
  • 拍客
  • 鹹水體
  • 半鹹水
  • 世界濕地日
  • 泥炭地
  • 改造自然
  • 保護範圍
  • 卡特裏娜
  • 濕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