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再説取消“三公”經費不可緩行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3日 0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過去一年中,光明網評論員曾在數篇文章中呼籲在公共財政預算中取消“三公”經費的設項,從財政來源上徹底斷絕公款招待(吃喝)、公款出境(旅遊“考察”)和公款(待遇型)用車的經費,以還原公共財政的本來面目。

  今天媒體的一則報道,從事實的角度再次説明了取消“三公”經費乃是一件不可緩行、不容緩行的事情。《中國經濟週刊》的一篇調查性報道稱,現今中國禮品市場的營銷額度已達到80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據研究機構應用國家統計局、商務部以及行業性數據所得出的研究結果表明,在8000億元的禮品市場中,團體的年禮品需求在2629億元左右。即使是個體禮品需求,“為此埋單者,大多是富裕階層,而他們的目的,往往是打通權力網絡”。

  由財政款項來“合理合法”地為官員的吃喝遊玩和個人生活待遇“埋單”,這樣的支出,與公共財政的原則絲毫不沾邊。財政款項,一分一厘都來自納稅人的口袋,除去必要的服務費用(政府公務員法定工資福利、辦公費用)之外,其用途全應在促進社會全體成員的福利上面。並且,公共財政的設項與支出,都須經過納稅人或其代表的同意。由是,“三公”經費在財政支出項目上的存在,無異是現代國家權力的“刺字”,實為公共財政的羞恥。

  “三公”經費支出在財政上的長期存在,不僅讓人們對官與民各自的權利義務界定與界限産生了麻木和模糊,更讓本應通行於世的常識和公理髮生了傾斜乃至傾覆。例如,在中國建立校車制度,據説需要6000億元人民幣,這“點”錢,不論按照“三公”經費的規模來説,還是按照禮品市場的年經銷額來講,都不是一個大數字。然而,就是在如此明顯的對比下,硬是有“國情説”來推三阻四要遲滯校車制度的建立。顯然,即使禮品市場的年營銷額度不再上漲,以8000億元的規模計,切去2629億的“團體”需求,把這個款項用於建立校車制度,那麼,只需兩年多,蔭及中國人子孫後代的校車制度就可以建立起來。

  在此,“國情説”實是羞辱普通中國公眾認知水平的一個説法。如果説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建立校車制度不符合中國國情的話,那麼,難道如此大規模的、長期存在的“三公”經費支出就更符合中國國情?難道8000億元的禮品市場營銷規模和2629億“團體”禮品需求支出就是中國國情的體現?以這樣的“國情”,又如何在青少年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難道青少年眼見公款維養的豪華小車到處跑,竟然比自己坐上校車更能激發其愛國熱情、産生愛國情懷?

  再説《中國經濟週刊》的這篇調查性報道,實際上,誰都清楚,以中國絕大多數普通公眾的平均收入水平計,以中國當前的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和通貨膨脹幅度計,普通公眾的購買能力,還遠遠達不到為8000億元的禮品市場做出重大“貢獻”的程度。由此,禮品市場的繁榮,在某種程度上,可謂是一種畸形的繁榮,其繁榮的曲線,也許正與腐敗程度相暗合。

  當然,在當今中國,按照公共財政的原則取消“三公”經費,不僅有認識上、利益上的阻力,也有操作技術環節的難題。但是,逐步縮小“三公”經費規模,明確縮小幅度,確定取消的時間表,卻是應該完全可以辦到的事情,而這樣的事情,不可緩行,也不應緩行。

熱詞:

  • 三公
  • 團體
  • 國情
  • 經費支出
  • 公共財政
  • 埋單
  • 禮品市場
  • 考察
  • 中國經濟週刊
  • 國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