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娘為什麼要自殺? 不僅是因為過年錢花多了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2日 09: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網絡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瀋陽一對新婚夫婦,在這個春節長假裏,拜完公婆拜岳母,又赴親戚各家逐一拜年,不僅送禮物,還要給晚輩派發壓歲錢。長假結束,二人的總花銷超過兩萬元,幾乎是小兩口4個月的工資。新娘心底糾結,又悔又氣的她吞下60多片安定片,所幸被救。

  歡天喜地地過年,應當高高興興才對,可是為何這個新娘如此難受以至於要尋短見呢?表面上看,錢花得太多了,換誰誰心疼。問題在於,不順從習俗,不符合中國人的禮,順從吧,自己的經濟能力又吃不消,其實這小兩口的困境發生在幾乎所有要回家過年的人尤其是回農村過年的人身上。要説這個問題其實首先得問這個禮俗真是想象中的那麼好麼?先説孝順父母,這裡頭就很有意思,要孝順得顧兩頭,兩頭得均衡,經常有夫妻搞出矛盾來,所以,給雙方父母送禮也有微妙的規則。再説親戚間的走動,那就更複雜了,這家走那家不走,這家隨禮那家沒有,這裡面就夾雜著多少的是非,七大姑、八大姨也最愛在這裡頭嚼舌頭,要了解這些逼真的細節,可以去王安憶那些作家的小説裏看,看上去其樂融融的禮尚往來,往往藏著很多小心思。

  所以,不能説這種“禮俗”不好,但至少不那麼純粹,其實春節不過是這種禮俗文化的極端版本,農村地區“隨禮”“份子錢”的風俗由來已久。在我家鄉,多數人家每年的開支裏面都有一項大頭叫做“人情往來”,小時候經常聽我父母説今年人情往來又多少多少。別小看了這些隨禮,一年加起來,往往是個很高的數額。這種人情往來更荒誕,因為春節這種送的禮隨的紅包畢竟都給了父母親戚,農村的人情有時候甚至是陌生人都要隨禮。這種情況下,給的人只能通過大吃大喝吃回來,而辦的人呢,也自然會形成一個規矩,收多少錢辦什麼樣規格的宴席,有些宴席如果太差,送人情的人覺得根本沒吃回來,大家就會形成一種輿論,指責這家人不會辦事兒。

  陳志武在《金融的邏輯》裏解釋過中國人通過吃喝等禮俗編造人際關係網的原理:人們在交往中付出“禮”,得到人際關係,也就是説“禮”是人際關係的成本,而人際關係則是一種隱性的金融,什麼叫隱性金融,直白説,就是今天你宴請,我給你紅包,你獲得了超過我所能吃到的東西的好處,那麼改天我宴請,你也需要拿出同樣的紅包,金融的廣義定義就是資本在不同時空的交換,對於穩定的農業社會來説,這個邏輯相當穩固,原因在於,在一個封閉的鄉土世界裏,每個人都是熟人,我付出的紅包(金融投資)一定會在某一天最終收回(金融回報),村裏的結婚,每個都要給紅包,但是最終你家裏也會結婚,那些付出的投資就全部收回來了。問題的關鍵在於,封閉穩定的農業社會早就被衝擊得四零八落,工業化讓中國農民工與他們的鄉土越來越分離,農村社會的“禮俗”自然與他們越來越遠,尤其新生代農民工對農村禮俗的心理接受度會很低,原因也很簡單,他們每年過年拿出了那麼多紅包給這些親戚朋友,原本給這些紅包是為了維繫與這些親戚朋友的社會關係,但現在他們常年在外打工,不僅與這些親戚沒有穩定長期的交情,也根本無法從這樣的人情投資中獲得人際關係的回報,這或許可以部分解釋那位新娘為什麼要自殺。

熱詞:

  • 禮俗
  • 新娘
  • 金融的邏輯
  • 自殺
  • 紅包
  • 農村社會
  • 王安憶
  • 廣義定義
  • 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