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須反思對歐外交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1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繼標普下調對歐元區9國的信用評級,惠譽27日也宣佈下調歐元區5國主權信用評級,顯示歐債危機還在進一步擴散。2月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將訪問中國,可能提出中國援助的請求。面對此情此景,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中國學界無人預測歐債危機,危機爆發後中國方面的認識和應對也相當混亂。這表明中國對歐盟的認識需要軟著陸。為什麼我們長期過高估計歐盟?第一,從我們自身的需要與期待出發,認為平衡美國非歐盟莫屬;第二,以社會進化論的思維,認定一體化的歐盟代表著世界發展的未來;第三,受歷史記憶干擾,鴉片戰爭中國被歐洲列強打敗後學習、崇拜歐洲的心理在作怪。此外還有用主權國家來類比歐盟的認識錯誤。中國人往往高估歐盟,事實上,喜歡歐洲不能自動轉化為看好歐洲,歐洲古老文明不能自動轉化為歐盟制度優勢,歐盟的擴展和深化也不能挽回歐洲的衰落。在一定程度上,“中國情緒”嚴重干擾了我們對歐盟的認識和判斷,現在是對歐盟做“去中國化”研究的時候了。

  要對歐盟做去中國化研究,就要重細節,重歐洲自己的邏輯。現實是複雜的,不能因為期待多極化就喊出“支持歐洲一體化”的口號——如果歐洲人今後選擇反一體化,我們豈不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未來是不確定的。超國家治理模式並非代表地區一體化的未來,歐洲一體化不僅充滿變數,而且充其量只是多樣性地區一體化的奇葩之一。

  如何應對歐債危機,抓住中歐關係走向戰略平衡的新機遇,成為中國外交的新課題。在投資歐洲、幫助歐洲恢復良性造血功能方面,德國是關鍵。我們應該更重視德國,通過中德關係推動中歐關係。歐盟仍然佔全球FDI(對外直接投資)的50%,GDP的25%,在聯合國安理會佔據兩個席位——歐洲衰落固然不可避免,但歐盟仍然有進步空間。中國外交應積極投資歐盟,增加其對我戰略依賴,防止歐洲過快衰落。

  歐債危機還提醒我們,需要還原對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認識。首先是定好位,即確定以對歐大國關係尤其是中德關係為主軸,以地區支點國家為依託,以問題國家為突破口的對歐外交新思路,改變以歐盟機構為重心的傳統對歐外交格局。其次是定好“神”,為中歐關係戰術升溫和戰略降溫做好準備。未來數年,歐洲問題將給中國外交提供大量運籌空間,但從長遠而言則將日益降溫。從歐洲越來越不能引領全球化發展的事實,以及對衝美國重返亞洲戰略角度看,中國對外戰略重點更應該是經營好周邊,與美國在亞太週旋,加速推進亞洲地區一體化建設。中歐關係在中國外交全局中地位相對下降,這一點從中國與日韓貿易總額早已超過中國與歐盟27個成員國貿易總和即可明了。

  在後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世界其他各國都出現內顧傾向,可能導致“去全球化”,最終可能上演太平洋係國家和大西洋係國家間的大博弈,歐洲一體化與亞洲一體化的大博弈,歐洲秩序與亞太秩序的大博弈。歐債危機也許僅僅只是這三重大博弈的序曲。(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執行院長 王義桅)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外交
  • 歐盟
  • 中歐關係
  • 中德關係
  • 歐洲一體化
  • 地區一體化
  • 快衰落
  • 歐元區
  • 重細節
  • F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