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克隆短信無損溫情 拜年短信不應背責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13: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商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啊,一輩子總操心,就盼個團團圓圓。”聽懂了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看上去缺陷眾多的拜年短信能夠經久不衰。

  “造成尷尬、稀釋人情、幫運營商賺錢、網絡堵塞、審美疲勞、容易受騙、讓社會冷冰”,有網友為“克隆短信”定下這樣“七宗罪”,但儘管“七罪”加身,許多市民對短信拜年的方式還是持認可態度的。

  這幾天,有關短信拜年用“原創”還是“克隆”的評論很多,一種觀點懷疑“克隆短信”拜年的真誠度,認為“克隆短信”“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原創拜年短信更顯祝福真誠。

  其實,人們不必太刻意追求拜年短信的“原創”性。拜年短信所表達的內容,與平時的短信有著質的區別。平時的短信是因“需”而發,有其實用性和功能性;拜年短信不論是原創還是克隆,就是發信人向收信人傳達的一個友善信號。這好比我們逢年過節,向家人、朋友説祝賀“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的話一樣,只要祝福的意到情就到,就應該感到滿足和快樂。平時,與熟人在大街上會面,能夠理解慣用的寒暄、客套,“二手”的話説了多少年,誰也不嫌多;過年,也應該理解祝福短信。

  每個人的文字功底不同,但是每個人拜年的真誠心願或許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批評克隆短信,是不是意味著沒有太多文字功底的人就沒有拜年的權利?

  拜年短信,就是打招呼的一種形式,説明人家記得你,也讓你記住人家。拜年短信,就像回家鄉看看,“老人不在乎你回去做多大貢獻,只要回去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甚至什麼都不用做,就能傳達一種溫馨的情意。”

  有人算了一筆賬,今年春節全國短信發送量突破300億條,也就是説運營商輕輕鬆鬆地賺了30多億元。最簡單的方式賺最輕鬆的錢,拜年短信可以説是一大商業範例。解讀這一商業模式的關鍵在於其讀懂了中國人的禮節文化──“來而不往非禮也”。短信雖小,卻濃縮了中國傳統儒家的禮儀文化。

  另一方面,拜年短信是一種讓大多數人花小錢的長尾模式。這一模式已經被證明為互聯網時代最成功的商業模式。

  筆者認為,與其死死揪住拜年短信原創味不足的“小辮子”,倒不如好好研究一下其成功之道。因為在這個“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快速變換時代,拜年短信已經用其10年輝煌畫出了一個商業奇跡。

熱詞:

  • 克隆
  • 短信拜年
  • 短信發送量
  • 原創
  • 溫情
  • 常回家看看
  • 克隆短信
  • 二手
  • 身體健康
  • 七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