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盧德之:公益慈善是中國走向社會現代化的“金鑰匙”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盧德之:仁者自圓 圓者自方

  盧德之--

  “我感到民間的風光無限好,特別是創辦華民慈善基金會以來,感覺到自己幾十年積澱的知識、價值觀開始發揮作用了。”

  有人問資深公益人徐永光,當下的中國公益領域,你最看好哪一位?徐説,盧德之。他有慈善意識,有專業知識,有錢,並且他正在孜孜不倦地做。

  成立大陸地區原始出資額最大的非公募基金會、提出“拼命地掙錢,拼命地省錢,拼命地為神聖的事業花錢”的“資本精神”概念、在美國開設針對“中國慈善”的研究院--公益領域,這位倫理學博士出身的企業家的確與眾不同。

  在2011年8月召開的全國高校社團會長年會上,盧德之用短短的百十個字談完了自己的大半生:我1983年從湖南師大政治係畢業,畢業以後,進入政府機關,從基層普通公務員幹起,後來當過鄉長、縣領導,再後來在省委政策研究室做過處長、官至副廳級。南巡講話的春風吹來以後,我棄政從商了。先是在國有企業,後來到了民營企業,現在又開始做公益慈善。也就是説,我現在完完全全到了民間,做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老百姓。

  盧德之説,來到民間以後,我感到民間的風光無限好,特別是創辦華民慈善基金會以來,感覺到自己幾十年積澱的知識、價值觀開始發揮作用了。

  盧德之很低調,他幾乎從不接受媒體的採訪。他常和他的朋友講:“其實,我們做的不比別人差,而且做的一些項目還是具有引領價值的。但我們從沒主動要求別人宣傳過。”這源自一個很樸實的想法:“我覺得做慈善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就像別人喜歡打高爾夫、唱卡拉OK一樣,我就喜歡做慈善,這是我的興趣所在,是自然而然就會做的事情。”

  打開盧德之的博客,頭像是一個大大的“德”字,説明中這樣描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黃永玉老前輩賜一‘德’字,表達了老先生對‘仁’‘智’的至善悟解和做事為人的大愛情懷,亦是對晚生的鞭策和鼓勵。”

  2011年,盧德之更新了近50篇博客,其中絕大多數是關於慈善現狀的思考。而實際上,他的“日誌分類”也只有企業家與慈善、資本精神、中國特色現代慈善事業三類。在他2011年的最後一篇日誌《中華民族到了最需要慈善的時候》中,他這樣寫道:我認為未來30年一定是以社會公平正義為目標的整個社會體系的發展進步。那在當下,我們能做的是什麼呢?做慈善最好。為什麼?因為沒有人反對。而且,我認為公益慈善是中國走向現代化大門,特別是走向社會現代化的一把“金鑰匙”.

  2011年,盧德之50歲整。生日時,他送給了自己四句話:“圓夢不易”,圓自己的夢太難了;“圓心太難”,主觀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更難了;“仁者自圓”,如果你是仁者,就既能實現理想,又能實現主觀對客觀的認識;“圓者自方”,這樣的人,既有自己的規則,又能成為社會標桿--無疑,他想成為這樣的人。

熱詞:

  • 盧德之
  • 金鑰匙
  • 1983年
  • 非公募
  • 走向社會
  • 慈善意識
  • 社會公平
  • 博客
  • 社會體系
  • 中華民族到了最需要慈善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