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雲南邊防某團開展幫扶活動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03: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八一育新學校。劉麗群 攝

  1月29日,記者驅車採訪了雲南邊防某團。在盤山路上,記者看見一塊牌子:“好女不嫁文盲夫,好男不娶文盲妻”。團政治處副主任耿樹祥告訴記者,地處偏遠山區的少數民族教育落後,為了改變老少邊窮地區的教育現狀,該團常抓不懈,堅持開展各項幫扶活動,而資助馬叭紅塔邊境小學和曼臘中學的九連,以及對駐地十八家寨開展智力扶貧的七連,就是其中的兩個典型。

  在馬叭紅塔邊境小學,學校老師告訴記者,這裡與老撾接壤,學校共有4名教師,66名學生,其中43人住校,8人為老撾過境學生,該校距離中老界碑僅300米。

  九連指導員曾誠介紹説,連隊駐地條件艱苦,人均年收入僅2000余元,是國家重點扶貧對象。2000年以來,連隊一直採取捐資助學的方式資助馬叭小學和曼臘中學的部分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每年資助馬叭小學學生8人,曼臘中學3人,捐資方式為:幹部每月50元,士官每月30元,12年來共資助學生127人,共計捐款67000余元。

  耿樹祥副主任在我們回到九連連部時告訴記者,幾位老師對邊防軍人有著非常深的感情,因為在這群山環繞、交通閉塞的偏遠地區,他們對邊防軍人的理解感同身受。

  接下來記者一行繼續趕往駐守在江城縣整董鎮曼灘村的七連,指導員金玉宏告訴記者,這裡傣族佔了47%、哈尼族佔了23%,駐地附近十八家寨的傣族和哈尼族是1963年從江城縣嘉禾鄉遷移過來的,當時只有18家人,所以這裡就叫十八家寨,現在已經發展到48戶人家。由於地處大山深處,附近沒有學校,適齡兒童讀書的很少,村裏老少多是文盲,為了改變這一現狀,1985年,連隊自籌資金1萬多元,辦起了山寨裏的第一所學校──八一育新學校。

  在這所只有一間教室和一個籃球場的學校,教室墻上懸挂著許多名人名言:“知識是消除愚昧,擺脫貧困的法寶”,“知識改變命運,科技創造財富”,“一旦你擁有豐富的知識,你將擁有世上最寶貴的財富,……。

  儘管教室簡陋得令人心酸,但正是這所學校使全村老少從幾歲的娃娃到幾十歲的老人走進課堂脫了盲,使孩子們走出了大山,官兵們還幫助他們改變了落後的生活方式,使他們人人掌握一到兩門養殖技術。

  指導員説,儘管資金極其有限,但他們想盡辦法給鄉親們修建水泥路、沼氣池、架設水管、修建廁所和豬圈,結束了他們世代“豬羊滿山跑,家家無廁所”的歷史。

熱詞:

  • 邊防軍人
  • 微博
  • 連隊
  • 教室
  • 哈尼族
  • 中學
  • 江城縣
  • 紅塔
  • 傣族
  • 住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