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論:“維修性拆除”與“正確性錯誤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0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引起的公憤恐怕讓拆房者始料不及。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委回應稱,此次拆除未經報批,將對此事進行查處。不過,在其向北京市文物局遞交事故調查原因時卻説:開發單位考慮到故居房屋騰退後,因陳舊、幾經翻建、無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現險情,因此進行了“維修性拆除”,有文物專家反駁稱這完全是託詞。

  一處文物毀掉了,一個新詞誕生了。“維修”與“拆除”這對意義完全相反的詞語,居然可以這般組合,讓人見識了漢語的另類博大精深。

  前幾年曾有人提出建議重建圓明園,遭到眾口一詞的反對,原因正如大家所知:複製的文物永遠只能算贗品。當然維修不一樣,遵照“修舊如舊”原則,怎麼修都會留下原先的基礎,都是真實的歷史資料。你要是把原先的磚頭都夷為平地,再用新磚頭照樣子弄個新的,那不叫維修,也不叫重建,而是違法犯罪。《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就是這麼説的:造成文物滅失、損毀的,要承擔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甚至會觸犯刑律。

  現在,有關部門一方面聲稱要查處開發商,另一方面又説開發商是“維修性拆除”,讓你弄不明白開發商所做的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不過以我所見,文保部門實際是告訴人們,他們沒錯,而開發商所犯的也只是“正確性錯誤”。所謂“維修性拆除”,則是職能部門死不認錯的新馬甲。

  這事説起來並不難理解,維護開發商其實就是維護職能部門自己,如果開發商徹頭徹尾地錯了,那麼職能部門自然就連帶著錯了。梁林故居“拆除史”可上溯到2009年,因為此事引發輿論譁然,被有關部門叫停。這當然意味著拆掉梁林故居是件冒險的事兒。現在突然有人冒了這個險,若此時承認錯誤,那便是更大的冒險——既然法律、官方與民間一致都認為這事不能幹,那當然就不能幹,否則就錯上加錯。

  我們還得承認,死不認錯是有一定傳統的,在柏楊先生筆下,國人從古至今,在琢磨“死不認錯學”方面頗費工夫。這點在官員身上尤其明顯。當下,輿論質疑官員“帶病復出”、“蘿蔔招聘”等問題比較頻繁,但這些問題最終都幾乎無人認錯,絕大多數均以“符合規定”而告終。陜西“華南虎”這一滑天下之大稽的事件之所以鬧了好幾年,正是因為為官者掌握了“死不認錯學”。

  與“臨時工”一樣,文保部門拋出的“維修性拆除”,是又一個拒絕認錯的新詞。同時也揭示出文物保護堪憂的現狀。時下,在如火如荼的拆遷大潮中,許多歷史文物消失了。梁思成有句名言:“拆掉一座城樓,像挖去我一塊肉;剝去了外城的城磚,像剝去我一層皮。”梁林二人作為建築學家,一生致力於古代文物保護。他們的思想,有幾個官員與開發商能懂?

熱詞:

  • 拆除
  • 開發商
  • 維修性拆除
  • 維修
  • 故居
  • 梁林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 臨時工
  • 修舊如舊
  • 死不認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