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撐起君子環境呼喚個人擔當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0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報道,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日前在線調查顯示,85.7%的受訪者肯定當下社會需要君子人格,71.0%的人認為君子人格可以重構國民道德與價值觀。與之相對應,89.0%的人直言當下社會“君子”少見。

  “君子”概念超越時代局限,常説常新,有人甚至將“君子之道”視為醫治市場經濟環境下諸多現代病的濟世良方,並倡言我們的社會要創造一個成全君子的制度環境,讓君子更容易成功,而不是做君子更容易吃虧。

  考察“君子”、“君子之道”的涵義,表述雖有細微差別,內核卻大同小異,不外乎強調內在修養,講求責任擔當,“君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君子坦蕩蕩”、“君子喻於義”……這些震鑠古今的話語,最核心的意味乃是個體的修養而非外部環境。

  君子之所以為君子,指向的是生命個體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努力和擔當。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撐起君子環境的一片綠蔭,這是達成“成全君子制度環境”的基礎性努力。

  一者,君子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有“小人”、有利欲、有寡德,才有君子。君子的典範意義,往往是在對立、衝突的語境中得以格外彰顯。惟其艱難,方能於微茫之中點亮他人、照亮周圍,方能在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個體努力與群體共鳴中成為社會的最強音。

  一個正常的、有道德的社會環境,往往建立在每一個生命個體都能夠自珍自重、自我救贖的基礎上。古人所謂“修身”、“齊家”,孜孜以求的就是這種超越周圍環境的個體努力。這種努力是如此之寶貴,往往讓無數仁人志士畢其一生去追求。事實上,這種求索精神正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悠久歷史留贈給我們的最大財富。

  二者,國民道德的重構,同樣有賴於大家都是君子的理想環境,不過,這種重構並不能憑空等來,而是需要每一個人的積極作為。舉凡見危不救、失德無恥、甚至貪贓枉法等種種情由,有大環境濡染的因素,卻不能將根源完全推給環境、推給社會,無視每一個人的責任與擔當。

  1914年11月10日,梁啟超在清華大學演講“君子之道”時,殷殷勉勵清華學子,“深願及此時機,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砥柱,則民國幸甚矣。”力挽狂瀾、中流砥柱,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不過,每個人卻有可能、有機會做一個謙謙君子。自珍自愛、有責任、有擔當,以公民精神踐行君子之道,其實並不難。胡印斌

熱詞:

  • 君子
  • 君子人格
  • 君子坦蕩蕩
  • 君子之道
  • 齊家
  • 修身
  • 小人
  • 時代局限
  • 修學
  • 公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