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京華時報:靠什麼保證何老爹老有所養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1日 23: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農曆春節的熱乎氣兒還沒過去,重慶的一則新聞就令人心臟縮緊──84歲的綦江老人何大興,從大年初四開始在女兒家門口的樓道上連著睡了四天三夜。老人有6個子女,卻都不肯將老人接到自己家去住。

  何大興老人和子女們有什麼是非恩怨,6個子女各居什麼社會階層、生活水平如何,外人知之不詳。單從記者採訪中個別子女透露的原因看,也不過是兄弟姐妹之間利益分配的一點小小不公。這“一點小小不公”的總額,聽來或許還不值富裕人家一哂,但卻足以令這一家兄弟姐妹硬下心腸,在本該闔家歡慶、溫暖團圓的春節,將有生身之因、養育之情的親生父親扔在冰冷的過道裏不聞不問,甚至驚動媒體也不願露面收留。

  任何一個時代,恐怕都會既有二十四孝故事,也有忘恩負義、不孝不敬的忤逆故事。這樣的新聞或許並不算格外多,卻很值得警醒。

  冷漠推諉、人與人之間缺少起碼的信任和溫暖感覺,在當下,已成了不會引來訝異痛恨的社會現象。作為社會人際關係疏離、冷淡的代償,今天的中國人正在不自覺地變得重視和依戀家庭,將有血親和經濟雙重聯絡的家庭作為最後的情感歸宿和心理避風港。但,為了一點金錢利益之爭即棄親情恩愛和隱私體面于不顧,鬧上法庭或者在熒屏上面對大眾急急相煎的故事越來越多,兒女眾多卻遭遇棄養、甚至孤獨死在家中多日才被發現的老人也時有耳聞。

  近來常有人寄望于“禮失求諸野”。但事實上,“野”的部分雖然可能存有尚未污染或泯滅的前代遺風,也難免受流風鼓動,蔓生出最直接、最粗魯無禮的惡例來。

  何家失孝故事的病根,恐怕正是道德缺失、利益至上的物質病。當何家子女們,把物質成敗當作唯一一條評判標準,他們很容易將個人私欲置於與父母親人關係的首位,對物質利益的斤斤計較不自覺間便蒙蔽了做人的基本良心,跨越了原本已有些模糊的道德、甚至法律底線,卻還無知無畏、嘵嘵于自己的那一點基於“利”的道理。

  有經濟學家説,提倡人們“無私”有錯。因為“無私”可能會成全一部分人的私欲漫溢、為所欲為。然而,一個社會要健康發展,恐怕必要有克制所有國民一己私欲膨脹、使之不惟利是圖的力量才行。這力量,包括法律制度,更要有道德激勵下的情感貫注。法律,可以保障何老爹們老有所養。道德激勵下的情感貫注,讓逐漸老去的社會與人心不致冰冷荒涼。

熱詞:

  • 老爹
  • 故事
  • 老有所養
  • 何家
  • 子女
  • 情感
  • 老人
  • 貫注
  • 私欲
  • 二十四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