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農村黨建 亟需創新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1日 21: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産業結構的變化,農民從業結構和農村社會階層的變遷,外來流動人口的劇增,這些都給農村基層黨建帶來了新挑戰。必須看到,農村傳統的單純以行政區域劃分的黨組織設置已不能適應産業延伸發展態勢,傳統的黨建工作內容已不能滿足農村黨員日益多樣的現實需求,傳統的黨員教育管理手段已不能契合人員頻繁流動的客觀實際,農村基層黨建必須求變求新。

  順應農村産業結構變化,調整基層組織設置模式。拿嘉興來説,2011年全市農民從事一、二、三産業的比例為20.5:63.4:16.1。産業結構的變化要求我們必須在農村大力推進非公有制企業、新社會組織等新領域的黨建工作。首要的是需要對原有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作相應調整,創新和優化組織架構體系,打破行政區域束縛,改變長期以來依託基層單位組建黨組織的固有模式,倡導把“支部建在産業鏈、行業鏈上”,實現組織構建由單一型向多樣型轉變。在原有鎮、村區域性黨組織的基礎上,分別建立工業、商業、農業和行業協會、商會、産業合作社等不同類型黨組織,使黨的組織覆蓋各行各業,讓不同從業類型的黨員無論在哪工作或生活,都有各自的組織歸屬,並能經常性地接受組織的教育和關懷。

  順應生産生活方式變化,完善黨員教育管理方式。今天的農民已然與城市居民沒有什麼差別,不論是“舍家不棄業”繼續從事農業生産,還是完全成為工人或商人,他們的生産與生活在空間概念上發生了分離,不再是就地生活就地從業。在這種狀況下,勢必要求轉變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方式。探索實行日常管理雙向、組織活動雙聯、形象展示雙亮、作用發揮雙崗等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勢在必然,這樣黨員既能在居住的城鄉社區,又能在村或企業等生産工作領域接受組織教育、發揮模範作用。

  順應人口流動形態變化,確保黨的工作有效覆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導致了大量人口由北向南、由西向東,向東南沿海省份集聚,人口流動呈梯度轉移態勢。在東南沿海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外來人口不僅集聚在城市,而且分散在農村,尤其是在一些工業和市場相對發達的集鎮邊緣流動人口大量涌入,有的甚至超過了本地戶籍人口,比如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桐鄉市濮院鎮外來人口與戶籍人口比分別達到了2.09:1和1.92:1。數量眾多的流動黨員長期脫離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生活,離了家就離了黨組織,必然帶來嚴重的後果。所以,必須加大在新居民集聚的鎮村建立新居民黨組織工作力度,及時把新居民黨員納入當地的組織管理體系。可以探索通過聘請流出地黨員幹部擔任黨組織書記,加強與流出地黨組織的溝通聯絡,以“以新管新”的辦法,牢牢抓住新居民中的黨員,以他們的先進性,教育和影響身邊“老鄉”群體。同時,及時反映他們的合理訴求、化解他們的矛盾問題、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使他們真正融入當地、建設當地、奉獻當地。

  (作者為浙江嘉興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熱詞:

  • 黨建工作
  • 農村基層黨建
  • 農村産業結構
  • 農村黨建
  • 農村社會
  • 農村黨員
  • 農村基層黨組織
  • 新社會組織
  • 黨員教育管理
  •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