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守着大棚,廈門老闆溧水過年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1日 1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這個春節,我就是守在大棚裏跟這些西瓜苗一起過的。”大年初四上午,記者驅車來到溧水縣東屏鎮金湖村現代農業産業園設施大棚園區,發現來自廈門的老闆陳曉榮一家正在鋼架大棚裏忙碌着。如果不是大棚邊上兩層簡易活動板房上貼着的大大“福”字,還真感覺不到年味兒。

  去年7月,陳曉榮從廈門來到金湖村,流轉了600多畝土地,準備大幹一場,主要種植西瓜、西蘭花、包菜、水果玉米等有機蔬果。經過兩季試種,他初步打算先從種植有機西瓜開始。現在,大棚裏10萬多株西瓜苗長勢喜人,前前後後他投入了200多萬元。

  “西瓜苗生長必須保持在15度左右。這兩天早晚氣溫低,需要給大棚加溫;而白天太陽一齣來,大棚裏溫度能達到30度,就要放風降溫。我是一刻也不敢離開,早早晚晚都得盯着!”陳曉榮説,這10萬株瓜苗至少可以移栽400畝大棚,按計劃今年5月1日就能有西瓜上市了。

  為了保護好這些寶貝疙瘩,陳曉榮多年來頭一回在外地過春節。春運第一天,老婆和6歲的兒子就坐了14小時的汽車從溫暖的廈門來到天寒地凍的溧水。早上,5點就起床進大棚觀察瓜苗的生長情況;晚上,就在四處漏風的簡易房裏休息。但陳曉榮一點也不覺得苦,反而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陳曉榮之前一直做電器銷售,看到身邊一位朋友做有機農業有聲有色,再加上廈門離台灣比較近,他也萌生了把台灣的有機蔬果引進內地的想法。經過多次考察,他看中了金湖村這個有山有水、民風淳樸的地方,把這裡當作自己進軍現代農業的起點。

  去年陳曉榮成立了溧水曉康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50個,同時註冊了“曉康蔬菜”商標,打算走農産品品牌化營銷之路,並積極嘗試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即在手裏的土地上建起鋼架大棚後再向外發包,承包人必須按照合作社的“四統一”標準種植:統一供應種苗、統一供應肥料、統一技術管理、統一收購。合作社承諾以保底價收購,保證承包村民的利益不受影響。

  “將來最理想的模式就是:村民按標準種植,合作社負責市場銷售,收益按股份分紅。”陳曉榮説,目前合作社已經有60多畝地被村民承包,還有幾十畝在洽談。而陳曉榮自己打理的大棚平時用工30多人,高峰時達一百多人,正常打工的一年也有2萬多元收入。“希望能有更多的村民跟着我幹,這樣規模上得去,可以往深加工發展,村民也能增加收入。”

  按照規劃,陳曉榮在這個現代農業基地的投資總概算達到1800萬元。由於合作社成立時間短,自己又是外地人,還沒辦法在當地銀行貸到款,也難以享受到相關的政策待遇,陳曉榮坦陳“壓力較大”;而蔬菜成熟時柴油緊張導致産品運不出去,也是他憂心的難題。好在鎮、村領導都比較關心這個項目,每週都要來一兩趟問問情況,讓他感到自己不是“孤身作戰”。

  “土地流轉簽了15年,到那時我就55歲了。這15年,我基本上就交給這塊土地、交給農業了!”陳曉榮説完,一陣爽朗的笑聲在板房裏久久回蕩。本報記者 鬱芬 丁亞鵬

熱詞:

  • 大棚
  • 陳曉榮
  • 西瓜
  • 種植
  • 蔬菜
  • 金湖村
  • 專業合作社
  • 現代農業
  • 生長情況
  • 西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