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錢江晚報:教輔書為何走向同質化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0日 14: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臨近開學,各種教輔書又開始登堂入室,大小書店,它們總是被擺在最醒目的位置,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好賣。看看這些教輔書,甚至名字都是一個風格的,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僅封面上有“黃岡”字樣的就不下十種,而一些挂有名校名師字樣的教輔書往往被列入“暢銷書”。

  如果你是一個助子心切的爸爸媽媽,面對這麼多相似卻似乎又有不同的教輔書,怎麼選確實成了難題,選得不好怕影響了孩子的未來,在那一刻仿佛就有千鈞的重擔壓在了你身上,怎麼辦?只能聽老師的、聽學校的、聽忽悠的。

  教輔書已經不是學習工具這麼簡單,它還承擔著繁榮圖書市場的重任,多少人眼巴巴地盯在這一本本教輔書上,學校盯著、老師盯著,書商更是望眼欲穿,只有品種多了,花樣翻新了,市場的空間才能騰挪出來,這條利益鏈才能拉得更長,總不能年年拿幾個老本子來糊弄家長吧,不換張臉怎麼能讓家長心甘情願地往外掏錢呢?

  這個市場唯獨不缺買家,只要抓住“唯分數論”的軟肋,這教輔書一邊繁榮、一邊又泥沙俱下的場面一時半會是撼動不了的。

  其實想想也很正常,既然教科書只有一種,要考的內容大致一樣,能變的也只有形式了,換個封皮換個書名、換個場景、換幾個數字,即使不是“剪刀加漿糊”又怎麼樣,哪怕多費點心思,多花點時間去“攢”書,走的還是同一條路線,萬變不離其宗,怎麼換,它也是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應試技能。這道題跟那道題相比,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千人一面,這不正是中國應試教育的典型特徵嗎?去重點學校看看,學生們看的書是一樣的、做的事也是一樣的,甚至連氣質都差不多,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對分數和成績排名的渴望,他們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夢想嗎?自然是有的,可是他們不得不掩蓋自己個性化的慾望,壓抑久了,一些人就會永遠失去對自己夢想追求的動力,一條路走到底了。

  很多時候,路不是自己要走的,而是別人推著走的,個人選擇的空間很小,想不同質化都難。社會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只有分數一種,大環境如此,指望教輔書百花齊放,這不現實,或者説,這不是教輔書能幹的事。

  同質化的教輔書只是同質化的教育的延伸産品,即使是每年的高考試卷,雖然都號稱大有不同,但攤在一起比較一下就能發現,説到底它們其實也沒什麼不同。所以業內人士説“其實,這種書很好‘攢’”,就很好理解了,這麼多年應試教育積累下來的各種試題早已浩如煙海,真的不需要再費什麼時間去創新了,“剪刀加漿糊”總比自己瞎編亂造,誤人子弟要好。

  所以,説教輔書的質量關乎學生的未來,這話説得就大了,再好的教輔書也是教不出未來的大師的。教育要是一直停留在灌輸的範疇,充其量只是一條生産流水線,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

熱詞:

  • 教輔書
  • 同質化
  • 學生
  • 暢銷書
  • 黃岡
  • 剪刀加漿糊
  • 唯分數論
  • 高考試卷
  • 應試技能
  • 應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