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互聯網成人類記憶硬盤?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0日 1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互聯網對我們究竟有多重要?由美國哈佛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的一系列最新研究表明,現代人的網絡依賴症有愈演愈烈之勢,互聯網不僅是我們形影不離的助手和密友,更是承載海量信息的“外置記憶硬盤”。鋻於此,我們的大腦變得越來越好逸惡勞,坐享其成,也就不足為奇了。這究竟是現代科技的福祉還是思維退化的徵兆?答案仍未可知。

  “互聯網正取代大腦成為人類的記憶中樞。”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貝特西斯派洛如是説。在由斯派洛主持的四輪記憶測驗中,部分受試者僅是“漫不經心”地瀏覽那些“能夠在網上查詢”的細節或文字;在網絡信號流暢的情況下,受試者更傾向於記憶信息的獲取路徑,而非信息本身。根據斯派洛的研究報告,互聯網及搜索引擎算法的誕生“令信息獲取變得易如反掌”,全天候無間斷的網絡連接使得“24小時在線”成為現代人的常態,很少有人還能記得“前互聯網時代的信息獲取方式”:“我們再也不用花心思四處打探。谷歌(微博)可以告訴你一切,無論對方是老同學、研究文獻還是當紅明星。”

  也正因為如此,只要遇上棘手的事,人們頭一個想到的便是計算機。意識到網絡訪問的便捷性和可重復性,我們對信息本身的記憶率正變得越來越低,對信息來源的記憶率則顯著提高。用斯派洛的話來説,互聯網已成為“一個用於集體存儲信息的外部或交互記憶硬盤”。網絡之於人腦,正如外部硬盤驅動器之於計算機。如今,我們對電腦和智慧手機的依賴性與日俱增,我們習慣於信息的即時獲取,稍有挫折便打起退堂鼓;網絡信號消失時,我們甚至感覺“就像失去一位至交好友一樣難過”。

  事實上,斯派洛並非關注網絡記憶的第一人;在去年出版的新作《淺議互聯網是如何重組我們的大腦的》中,美國技術專家尼古拉斯卡爾亦對現代人的“憂慮和恐慌”進行了探討。在他委託進行的一項實驗中,部分受試者無法專心閱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因為他們的大腦發生了某種程度上的“變異”。另一些受試者則表示自己只能進行“間歇性”的思考,他們擔心自己已淪為所謂的“信息解碼器”。

熱詞:

  • 記憶率
  • 谷歌
  • 成人類
  • 硬盤驅動器
  • 互聯網時代
  • 受試者
  • 戰爭與和平
  • 變異
  • 大腦
  • 間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