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從有形“墨竹”到無形“超象”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0日 06: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30年來,我始終秉持這樣的信念:作為一名中國畫家,我要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從有形‘墨竹’到無形‘超象’,我用這兩種藝術連接東方與西方,在中國與世界之間搭起一座橋梁。”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中國民族畫院院長王林旭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如是説道。

  王林旭成名于墨竹寫意。十餘年來,他的作品曾多次被選為國禮,贈送給美國前總統布什、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等外國元首和政要。去年12月,他獲得聯合國頒發的“世界卓越藝術家金獎”。不過這一次,是因其獨創的名為“超象”的抽象藝術。

  從有形到無形,從黑白到炫彩,從具體到抽象──王林旭認為這一轉變是自己藝術探索的“一個必然的過程”。“幾千年來,中國傳統藝術經久不衰,在世界獨樹一幟,它一直伴隨著中國文明和社會發展。而‘超象’作為一種現代藝術,則是建立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是在新的時期、新的世界格局下進行的文化思考的結果。”

  在王林旭看來,從墨竹到“超象”固然是藝術上的創新,但更是傳統到現代、中國到世界的一次昇華。他説,近十年來,全球化、信息化讓整個世界連為一體,使得人們開始思考本土文化與世界文化的接軌問題,“在繪畫內容上,我不再局限于一人一物,而是選擇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信仰的人共同關注的大自然。”

  翻開王林旭的“超象”畫冊,裏面有大量反映沙塵暴、海嘯、火山爆發、地震等自然災害的作品。“我希望借此表現人與自然的關係,讓全球70億居民共同關注一個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世界,一個和平的世界;讓世人明白我們應該愛惜什麼,保護什麼……”

  “表述方式上,我採用的是自由形式的繪畫,即用情緒化的表述進行創作”。

  在王林旭的畫中,無序的潑灑、點漏以及複雜斑斕的色彩最令觀者難忘。“我不一定讓人看懂我畫的是什麼,但我希望讓他們懂得畫中真義,形成一種共同的視覺,産生共鳴。”

  當然,無論是內容的改變,還是形式的創新,都無法脫離“中國元素”這一本質。

  “唐司空圖《詩品》曾言:超以象外,得其寰中。《道德經》亦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超象’的根源是中華文化,體現的是自然觀思想,再通過藝術的手法表現出來,就容易為世界所接受,”王林旭説,“藝術沒有國界,畫家卻有祖國。不管用什麼表述方式、繪畫語言,我的根與本都是中國畫的元素。而‘超象’藝術也從未脫離中國的筆、墨、宣紙等原料”。

  從事對外交流23年,在50多個國家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舉辦個人畫展,王林旭可謂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見證者和親歷者,這也讓他對中國文化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他説,中國擁有13億人口,其燦爛悠久的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對世界的貢獻。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世界越來越關注中國,但要讓世界接受並理解中國,文化的作用必不可少。

  王林旭説:“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候,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理念恰逢其時。這為中國文化的未來指明了方向,也給了文化人一個最好的發展機會。良好的契機,再加上開放的胸懷,藝術家的創造力就會發揮出來,中國的文化藝術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對此我充滿信心。”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

熱詞:

  • 超以象外
  • 司空圖
  • 超象
  • 繪畫語言
  • 道德經
  • 詩品
  • 聯合國
  • 藝術家
  • 中央民族大學
  • 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