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1951年香港哪位導演去世令梅蘭芳悲痛不已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9日 19: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鳳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鳳凰衛視1月27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1951年,一位電影導演在香港病逝,享年只有45歲,他就是費穆,京劇大師梅蘭芳聞訊十分悲痛,逢人便説費氏不僅是大導演,他對於電影、戲劇、音樂都很精通,文章也寫得,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英年早逝,太可惜了,抗戰勝利後他與我的一次合作,使我終身難忘。

  梅蘭芳提到的合作,是在1947年費穆指導,由梅蘭芳助研的戲曲片《生死恨》,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費穆與梅蘭芳配合默契,對寫意與寫實的統一,傳統藝術程式化的表演與電影藝術的表現方法的有機結合,以至於背景的處理、道具的使用,均作了有益的探索與大膽的創新,達到了當時戲曲片拍攝的巔峰。

  1949年正值新舊交替之際,費穆南下香港,第二年他曾經有過一次北京之行,卻遭遇到了令人難堪的待遇,再次返港,第二年便鬱鬱而終。讓費穆確立在電影界地位的,是他拍攝于1948年的電影《小城之春》,這部電影講述了南方一座小城市裏,一位年輕少婦與丈夫以及剛剛歸來的初戀情人之間的感情糾葛。

  在孤島一樣的小城中,出場人物一共只有5位,而3位主角的感情糾葛,就撐足了92分鐘的影片,每個人都在自我和責任之間做出了痛苦的選擇。電影極具東方美學之感,費穆運用嫻熟的電影語言和技巧,試圖探討的話題卻頗為厚重,這也恰恰是那個時代電影恒久的主旋律,人性。

  在時局動蕩敏感的1948年,講述一段三角戀情無疑是不合時宜的,雖然在今天看來,戰後的壓抑和整個時代不確定的氛圍下,詩人導演費穆選擇了抒情,這是他的自由和權利的一種勇氣,但是在那個時代,被看成是資産階級知識分子懦弱也是一種必然。

  影片公映時就有評論説,《小城之春》是一首真正的古中國詩,溫柔淳厚,但春光局限于頹域的一隅,帶有一些狹窄、保守、陳舊、隱逸的氣味,這還是當時批評聲中最溫和的。連當時的評論都如此,那麼1950年費穆的北京之行,遭到冷遇也就不足為奇了。

  《小城之春》主演之一的李緯回憶説,費穆留給他最深刻的印像是在重新寫劇本的場景,費穆時常拿著一張香煙盒,想起什麼就拿支筆在煙盒紙上記錄下來,他寫得很快,感覺非常的順,離世四十年後,費穆再次引發了電影人對他的追憶與研究。

熱詞:

  • 費穆
  • 梅蘭芳
  • 小城之春
  • 1950年
  • 感情糾葛
  • 生死恨
  • 騰飛中國
  • 戲曲片
  • 1949年
  • 隱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