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醉江南:被遺忘的“君子”何時能回歸社會?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9日 17: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君子”一詞最早在《易經》中出現,又被儒家學派不斷完善,成為中國人的道德典範。現在的國人如何理解君子人格?當下社會還需要君子嗎?通過民意在線調查顯示(3670人參加),85。7%的受訪者肯定當下社會需要君子人格。受訪者中,70後佔34。6%,80後佔19。7%,90後佔1。7%。(《江南時報》1月20日)

  《易經》裏有這樣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被稱為人格的最高境界。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當下社會需要君子人格,並且又直言當下社會“君子”少見。“近九成人認為社會需要君子”出之於絕大多數人的切身感受,這個調查結果顯然是是可信的。若以逆向思維來考慮,其實此次調查深刻反映出道德已有斷層,人們渴望“君子”,也預示着我們的社會“君子”行為越來越稀少,已被拋棄、被遺忘。

  “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每個人都能成為君子,因為君子不需要權高位重,但善良是根本的要求。有人問,君子人格的核心是什麼?筆者愚以為,君子是社會的良心,之所以成為千百年來奉行的為人之道,因為君子具備善良,正直,博愛,寬容,無私等優良品質。孔子説,是君子心懷社會的仁義道德,是小人心懷自己的家園土地。是君子心繫的是國家的法度規定,小人關心的是自己的個人恩惠。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區分是看動機,而不是結果,同樣是四川汶川震後捐款,有的人或企業捐款是為了炒作出名。捐多少錢是能力問題,只要是無私的愛心,一元錢與一百元都等於無價的博愛。還有,同樣是資助大學生讀書,有的人卻在“索恩”。

  在金錢就是身份符號的今天,很難見到昔日君子之風。食品行業被調侃為“吃的不賣,賣的不吃”,好朋友間能為區區小利反目成仇,一些“富二代”目無法紀、無視生命,部分父母官吸食民脂民膏……如此下去,社會道德的根本在哪?不可否認,我們的市場經濟還在完善過程中,一些無序現象給人一種錯誤的印象,即不按規矩走就能獲得利益,這對人的心理影響非常大。另外,我們的社會榜樣力量還很強,長輩、上級、官員等可以稱為群體中的核心人物,大家會效仿這些人的行為。核心人物如果不夠誠信、謙讓,就會産生非常惡劣的社會影響。

  事實上,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都推崇“君子好財,取之有道”,抵觸“為富不仁”。先賢甚至認為富裕本身就是一種善。論語中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但在當下社會,君子道德高尚可能反而受窮。一些小人搞些烏七八糟的東西,卻能擁有很多東西:品學兼優的比不上擁有一個有權有錢的父母,能力強肯幹事的不如吹噓拍馬的,嘴上講廉潔奉公的而背後卻是男盜女娼、行賄受賄……君子行為被扭曲,而小人之舉卻頻頻得手,如此現象值得整個社會反思!

  因此,我們社會亟待建立一種成全君子的機制,讓君子回歸社會,讓君子能更容易在社會中取得成功。

熱詞:

  • 君子
  • 君子人格
  • 江南時報
  • 社會需要
  • 易經
  • 索恩
  • 社會影響
  • 回歸社會
  • 資助大學生
  • 道德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