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市民家庭垃圾分類有喜有憂 小人思路煞清大人糊塗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6日 1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自去年起,上海已有1000多個小區試點垃圾分類。試運行9個月來,居民分類意識有否提高?新春長假,聚會增多,在招待客人的同時是否仍記得要“乾濕分離”?大年初一,記者走進兩個試點小區的家庭,發現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仍需“給力”。

  喜 小孫子更積極

  中午時分,“涵碧景苑”小區居民朱瑞芳正準備燒菜。這天家裏客人多,老母親、妹妹、親家等十幾口人都來吃飯。廚房裏,擺著一隻乾濕分離垃圾桶,左邊是“廚余果皮”,右邊是“其他垃圾”。朱阿姨拿出一隻可降解的廚余果皮專用垃圾袋,放進左邊桶裏,順手扔進了一堆摘下的菜葉。

  不一會兒,7歲的小孫子白浩均捧著瓜子殼走進來,扔進右邊桶裏。面對記者的提問,小傢伙眼睛也不眨地説:“紅的桶是有毒有害,綠的放玻璃,藍色是可回收的,咖啡色的是剩菜、果皮,黑的放其他垃圾。”流利的回答博得一陣讚揚。朱阿姨説:“每次我去扔垃圾,他都跟著,現在他比我還清楚,有時候我還要問他‘寶寶,這個放哪個桶’呢。”

  朱阿姨説,剛開始時不習慣分類,為此街道居委會專門培訓,志願者也發宣傳單。“後來發現分類也不那麼麻煩,現在每次倒垃圾拎兩個袋,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憂 年輕人不會分

  同一天傍晚,家住真北路3725弄的劉阿姨也在備菜。冷盤、熱炒、湯……準備了近20個菜,桔子、糖果、瓜子擺了一桌。

  在廚房的垃圾桶裏,記者發現既有菜葉,也有禮品包裝盒、糖紙、煙頭等。吃完飯,劉阿姨把桌上的一次性桌布收起,剩菜和紙杯、空飲料瓶混在了一起。“小區試點垃圾分類,你家分嗎?”劉阿姨笑了笑:“誰去分?我能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去,已經很好了。再説廚房那麼小,哪能放兩個桶?”

  記者又隨機問了幾位客人。侄女王小姐説:“別説老一輩了,就算我也不太懂到底怎麼分,小區沒參與試點。有時在街上,看到‘可回收’、‘不可回收’兩個桶裏的垃圾種類差不多,就隨便扔了。而且聽説即使居民家裏分好了,但運的時候還是混在一起的。”

  分類意識仍需宣傳

  垃圾分類意識和居民年齡結構、教育程度等有關嗎?記者詢問了很多相關人士,大多表示“沒有必然聯絡”。市綠化市容管理局環衛管理處的郭驊處長表示,有些老人、小孩積極性很高,上班族、白領等教育程度高的社會中堅力量反而做得不夠;老小區的分類工作,有時比高端商品房做得更好。上海浦發環境的徐葉經理則稱,從清運情況看,垃圾分類是否到位和街道、居委會宣傳力度密切相關,“有些老小區的居委會幹部和志願者很賣力,天天講月月講,分類效果就好。”

  薛國治和高素珍就是“涵碧景苑”的“垃圾分類指導志願者”。這對已退休的“夫妻檔”,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時,都會穿上綠色志願者服,戴上紅袖章,在小區垃圾桶邊提醒居民。

  “我們發現,要對兩大群體重點宣傳,一是群租客,一是鐘點工。”老薛説,群租客流動性大,有時剛普及了分類知識,一轉眼又換了一撥人。鐘點工也是如此,儘管僱主再三提醒,還是有鐘點工阿姨圖省事把垃圾袋丟在過道和電梯角落,或把乾濕垃圾扔在同一個桶裏。“有我們看著,好一點,沒人看到,就野豁豁了。”志願者説。

熱詞:

  • 垃圾分類
  • 劉阿姨
  • 乾濕
  • 涵碧景苑
  • 小人
  • 果皮
  • 大人
  • 群租
  • 廚余
  • 市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