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時隔三十載,“竹馬會”重現古城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5日 04: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棗莊訊 1月21日上午,京杭大運河北岸臺兒莊古城文化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伴隨著陣陣鑼鼓聲,8頭顏色各異的竹馬在引馬人的指引下跑進場中央。這就是清朝末年盛行于蘇魯豫皖一帶的“竹馬會”。這一消失了30多年的民間舞蹈,經當地鎮村兩級和文化部門的大力搶救,得以重現舞臺。

  “竹馬會”就是騎著竹馬表演。竹馬是用竹篾扎成馬的形狀,外蒙綢布或紅、黑、赤、青、花、白等多種顏色,繪成了一匹匹活靈活現的“竹馬”。演出時,竹馬的前節挂在演員面前齊腹高處,後半部安置在背後腰椎處,看起來演員就像真的騎在馬上。臺兒莊區頓莊村曾編排過竹馬戲的77歲的萬福振老人介紹説:頓莊村“竹馬會”的特點重在跑,以跑入場,以跑收場,貫穿始終,即跑中見陣、陣中有情,跑出姿態、跑出陣勢,主要跑法有“疙瘩軸”、“園插花”、“雙穿花”、“剪子股”、“裏外羅成”等,整場表演在40分鐘左右。

  頓莊村曾參與跑竹馬的80歲老人田文彬回憶説:“頓莊村的跑竹馬始於清朝末年,後不知什麼原因被擱置了,一直到1955年,村中的一些老人湊在一起商量説,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失傳。於是,他們選派代表到北京學習,請來藝人扎制竹馬,組建了‘竹馬會’,開始在本村和周圍村表演,隨著知名度的提升,後來又到邳州、岔河、汴塘等蘇北一帶演出;當時曾流行的‘頓莊的會──假馬’之説,足以説明了當時‘竹馬會’的盛行和影響力。”

  然而好景不長,此後因故“竹馬會”重又被擱置。時間到了1981年,村裏的一些老人又自發地將“竹馬會”組建了起來,然而,不到一個月,就因為在鄰村的一次表演中,其中的一匹竹馬不慎著火,舞馬者被燒傷,差點釀成重大事故,“竹馬會”再次被解散。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後,頓莊村黨支部書記孫景全坐不住了: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咱也要作點貢獻。於是便萌發了重新組建“竹馬會”的念頭,他先找到黨員幹部和當年參加“竹馬會”表演僅剩的兩位老人徵求意見,得到了大家贊同。説幹就幹,2011年10月中旬,孫景全自籌資金10萬元,成立了專門的班子,組建了“竹馬會”隊伍,收集整理資料,外出購買原料,聘請老藝人設計扎制竹馬,製作道具服裝,購買鑼鼓,設計臺詞,挑選培訓演員,緊鑼密鼓地進行訓練。

  頓莊村重建“竹馬會”的做法引起了馬蘭屯鎮黨委、政府及區文化部門的關注,他們多次到頓莊村幫助指導,使這一失傳了多年的傳統民俗文化重新呈現在人們面前。

熱詞:

  • 竹馬
  • 古城文化
  • 竹馬會
  • 剪子股
  • 演員
  • 藝人
  • 舞馬
  • 設計臺詞
  • 民間舞蹈
  • 京杭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