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春走基層:內蒙古節水灌溉讓農民過上氣派春節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4日 1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呼和浩特1月24日電(記者于嘉 林超)龍年伊始,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寒風刺骨,室外氣溫低於零下20攝氏度。走進吉生太鎮前古營村農民俞根雲家中,陣陣暖流撲面而來,寒意瞬間消失,一家4口人熱情地接待記者一行。

  “過年好!快坐下暖和暖和。”俞根雲穿著新買的皮夾克和西褲,端上幾杯熱騰騰的花茶。“家裏不久前淘汰了取暖的爐子,換上新買的水循環電暖氣,現在每個屋子溫度都挺高。”

  俞根雲一邊説著,一邊帶記者參觀他整潔溫馨的家。在一間臥室,記者看到一摞包裝年貨的紙箱,有煙、酒、糖、水果、乾果等。

  他告訴記者,這兩年,政府扶持農民配備膜下滴灌等節水灌溉設施,農作物産量提高一倍以上,錢掙得越來越多。“前幾年掙不上錢,只能喝散裝酒,現在收入提高了,我也能‘氣派’一下,喝到上百元的酒。”

  俞根雲2011年種了60畝馬鈴薯,用膜下滴灌技術種植,每畝産量達2000公斤,儘管2011年馬鈴薯均價在每公斤0.7元左右,但每畝毛收入仍達1400元。除去水、電、化肥、農機具、人工費用等成本支出600余元,每畝地純收入仍超過700元。一年下來,他僅靠種植馬鈴薯純收入就達4萬餘元。

  據俞根雲回憶,2010年,他第一次用膜下滴灌技術種植了100畝馬鈴薯,每畝産量由2009年的750公斤提高到1500公斤左右,由於當時的馬鈴薯價格普遍較高,他的純收入高達20余萬元,並於當年花6萬元購買一輛“皮卡”,成為“有車族”。

  “除我以外,村民們的生活變化都很大,附近4戶人家還在城裏買了樓房,以前想都不敢想。”他説。

  記者採訪了解到,四子王旗的馬鈴薯個頭大、質量好,受到全國許多批發商和經銷商的青睞,但多年來水資源匱乏與生産方式的落後,制約著當地馬鈴薯産業的發展。

  近年來,四子王旗大力推廣以膜下滴灌為主、噴灌管灌為輔的馬鈴薯節水灌溉種植。目前,全旗的膜下滴灌農田面積已超過10萬畝,節水灌溉區實現了“統一匯地、統一整地、統一覆膜、統一種植、統一品種、統一施肥、統一管理、分戶經營”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即使遇到大旱天氣或農産品價格下跌等情況,節水灌溉區農民在規避風險方面,均比旱地分散種植的農民更具優勢。

  俞根雲就是膜下滴灌種植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他還把增産增收的經歷告訴許多外出打工的鄉親。“一些人聽説節水灌溉能增加這麼多收入,又重新回到村裏種地了!”俞根雲説。

熱詞:

  • 節水灌溉
  • 俞根雲
  • 種植
  • 農民
  • 膜下滴灌技術
  • 四子王旗
  • 純收入
  • 皮卡
  • 有車族
  • 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