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摟錢的耙子” 大年初一轉大棚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4日 1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finance.chinanews.com 【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年初一,你忙忙叨叨的,這又幹啥去?”“到大棚裏轉轉!”1月23日一大早,沈北新區沈北街道新臺子村黨支部書記錢玉貴簡單吃了幾口飯,顧不得與家人團圓過年,急匆匆地向村裏的千畝蔬菜大棚基地走去。

  “俺家這口子牽掛著劉浩、紀世明他們呢。”盤腿坐在錢玉貴家的熱炕頭上,錢玉貴的妻子張秀梅既心疼又埋怨地告訴記者,這30多戶農民春節前新建了蔬菜大棚。錢玉貴到瀋陽農業大學請來了教授,給他們講課,然後又手把手地教他們育苗。經過培訓,他們總算掌握了棚菜栽培技術。“他們是頭一年搞棚菜生産,咱家老錢還是放心不下。”

  錢玉貴還真去著了。他剛走進村民劉浩家的大棚,就見劉浩正彎著腰瞅著黃瓜苗發呆呢。“這兩天,俺家的黃瓜苗咋開始發黃呢?”錢玉貴蹲下細看,著急地説:“水澆多了。”“那可咋辦?”“控制濕度,提高溫度。”錢玉貴又走進其他幾戶農民的大棚裏去觀察。看完後,他總算長出了一口氣,除了有兩個棚子的黃瓜苗跟劉浩家的一樣外,其餘棚子的黃瓜苗都長勢良好。

  錢玉貴在大棚裏轉悠了半天,抬腳正要回家,村民陳立新、祖振江等人急三火四地追了上來。“錢書記,我們又遇到困難了,還得讓你這個‘摟錢耙子’給我們弄點錢。”“你們用錢幹什麼?”“這不,過完春節,咱要給暖棚的黃瓜苗倒茬,需要再建幾個冷棚。”“那好!這個忙我肯定幫。”

  春節前,經走訪調查,錢玉貴發現村裏要建冷棚的農民一共有10戶。一下子要建好幾十個冷棚,急需一大筆資金,但這10戶農民手裏的流動資金不夠,都急得火上房。“你們放心,過完節我就去跑信用社,一定把30萬元貸款弄到手。”錢玉貴的話讓農民吃了定心丸。

  錢玉貴咋叫“摟錢耙子”呢?村民陳立新告訴記者,當初,新臺子村黨支部換屆,錢玉貴正在城裏做買賣。鄉親們異口同聲地要求錢玉貴回村當書記。理由是:錢玉貴有經濟頭腦,承包過養魚池,賣過牛羊肉,幹啥啥掙錢,是有名的“摟錢耙子”。

  錢玉貴上任後,一個勁兒地為鄉親們琢磨“來錢道”:發展棚菜産業,全村年收入5000多萬元,新臺子村的棚菜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五味子,全村年收入3000多萬元,還帶動新臺子村周邊三四個村屯3000余人實現就業;發展食用菌産業,全村每天收入2萬多元。2011年,新臺子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萬元,在全市都跑在前面。”

  “下一步的奮鬥目標是,讓全村老百姓的人均純收入達到3萬元。”今年49歲的錢玉貴告訴記者,為讓這一目標變成現實圖景,村裏已經聯合瀋陽北富合作社,共同投資7000萬元,準備在今年5月新建一個食用菌集約化生産基地。這個助農增收的新項目每年可為全村老百姓新增收入2400萬元。

  臨別時,錢玉貴悄悄地告訴記者説,他們要在剩餘的4000多畝玉米地裏全部種植寒富蘋果,村內、村外的路旁全部種植果樹,為村民增加收入;讓新臺子村變成“瀋陽蘋果村”! 特約記者 王興華 本報記者 趙國清

熱詞:

  • 錢玉貴
  • 大年初一
  • 黃瓜苗
  • 助農增收
  • 臺子村
  • 摟錢耙子
  • 農民
  • 種植
  • 劉浩
  • 人均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