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研墨揮毫,村舍楹聯村民書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3日 2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富裕起來的村民,不免攀比誰家準備的年貨更豐盛。但在“上海楹聯第一村”松江區泖港鎮黃橋村,村民們還要比一比誰家的春聯更出挑。

  走進黃橋村,一年一度的“大場面”正在上演:最大的院落裏,十張大方桌同時排開、長幅的紅紙同時鋪上,十位松江區詩詞與楹聯學會的會員和村裏的楹聯愛好者、書法愛好者同時研墨揮毫──“泖港家家新氣象,黃橋處處喜楹聯”、“泖田稻穗千重浪,農舍詩聯萬戶花”、“情係黃橋根苗壯,心存百姓勁沖天”……一副副字跡遒勁的春聯,捎著農村特有的鄉土氣息,不僅帶給村民們喜氣,更帶來了對龍年新春的祝福。村民們等在桌邊,寫好一副,拿走一副,把還散發著墨香的春聯貼上了家門。

  黃橋村原來地處集鎮,當地老農習慣於聚在鎮上的茶館裏,喝著蓋碗茶,即興對“對聯”。漸漸,黃橋村形成一支28人的楹聯創作隊伍。這些土生土長的農民“田頭秀才”定期開展“楹聯沙龍”活動,也常與市楹聯學會松江分會的會員互動交流,定期創作展示,帶動了全村文化學習的積極性。即便在農閒季節,村裏人也很少湊在一起打麻將,而多了幾個“吟成一個字,捻斷數根須”的身影。

  68歲的村民張文強,當過語文老師,也做過工人,退休後參加了村裏的“楹聯沙龍”。對區裏來的老師,張文強佩服之餘也不忘談點自己的心得:“寫楹聯時首先要確定題材,然後就是詞語配對,最難的是對仗工整。”因為鄉音未改,普通話不標準,因此對準平仄常常難倒村裏人。不過,現在老張已經是沙龍裏的一位骨幹成員了,2011年他寫的一副楹聯還獲得了“羲之杯”全國楹聯大賽二等獎。

  黃橋村的楹聯,還帶動了鄰村的參與。在村委會挂著的一副 “黃橋百姓撰佳聯尋妙句,泖港千家求致富奔小康”的對聯就是鄰村村民趕到黃橋參加楹聯沙龍活動時撰寫的。為了發揮楹聯的社會效益,楹聯愛好者還寫出了許多帶有公益性質的 “文明聯”、“道德聯”,貼在村口的“黃橋村待人接物講禮貌,泖港鎮移風易俗尚文明”便是用村民自己的作品來鼓勵村民摒棄陋習,倡導文明新風。“以前,村裏亂丟垃圾的現象很多,現在再也看不到了。新年,我們還要寫一寫村裏發生的新事情,”村民們説。

熱詞:

  • 村民
  • 楹聯學會
  • 泖港
  • 對聯
  • 楹聯沙龍
  • 揮毫
  • 詩聯
  • 妙句
  • 稻穗
  • 書法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