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竟比“蔡倫紙”還早300年!(組圖)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3日 2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放馬灘紙

  甘肅省博物館寶貝:放馬灘地圖

  位於蘭州市區的甘肅省博物館中,有一件看上去並不起眼的文物一張紙。與這座博物館收藏的大量珍貴彩陶、青銅器,以及著名的黃河象、馬門溪龍等比起來,它外觀上實在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但它卻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紙,而且還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地圖。

  文 卜松竹

  1986年的一天,甘肅天水放馬灘的一座漢墓裏,這張紙在無意間被發現了。

  出土文物的古墓葬位於一片偏僻的林區中,之前對此一無所知的林場人,將護林站蓋在了它們的上面。當年春天一場雨過後,山體滑坡了,工人們只能動手挖泥。挖著挖著,出現了幾根大木頭。繼續向下,古墓的槨板出現了。工人們用鋸子和撬杠打開了木棺,發現了一卷有著古怪文字的竹簡,於是向天水市文化局報告:發現文物了。接到報告後,甘肅省考古所的何雙全、田健等人隨即趕往現場。在距離這片有著100多座墓葬戰國時期公共墓地群稍遠的位置,考古隊員們發現了一座西漢早期的墓葬。墓主人的胸前,放著這張紙。墓葬中積了水,這張紙受了潮,呈現出黃色,表面還有一些污點。但是它又薄又軟,平整光滑,而且上面還用細墨線條繪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圖形,從畫法上看,跟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質地圖類似。考古隊員們意識到,這是個大發現。

  在當時的發掘中被編為“5號”的這座古墓中出土的殘紙,殘長不過5.6厘米、寬2.6厘米,後來被定名為“放馬灘紙”。根據文物考古專家的斷定,是一張為西漢文帝或景帝(公元前179年~前143年)時期的紙質地圖。1989年第2期的《文物》雜誌上,放馬灘的發掘簡報發表了。

  放馬灘紙是以麻類植物製造而成,纖維分佈均勻,比1957年5月在陜西灞橋發現的灞橋紙時間更早,質量更好。它還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地圖實物。與同時或更早發現的木版地圖、壁畫地圖、石刻地圖、絲帛地圖相比,它顯然更加輕巧便攜,也應該更便宜。

  蔡倫造紙做到了

  西漢同行們沒做到的

  放馬灘紙、灞橋紙等西漢古紙的發現,在引起廣泛關注的同時,也引來了爭議和疑問。它們分別比“蔡倫紙”的時間早了兩三個世紀,是對它們的解讀有誤?還是歷史的記錄不甚清晰?

  上世紀90年代初,何雙全等人又在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共出土數百張古紙550張,其中西漢紙297張,7張上面有字。這是目前我國考古發掘中發現古紙最多的地方,也進一步為西漢有紙説提供了論據。這一系列發現導致學界最終得出結論:早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中國已經有造紙技術,而且應用於包裝、書寫和繪圖等領域,比東漢蔡倫造紙早了兩三百年。

  而目前比較被接受的觀點是:無論放馬灘紙、灞橋紙還是在1933年發現于新疆的羅布淖爾紙,都不應有損蔡倫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蔡倫對於造紙術的改進,最終導致了紙張作為一種媒介的大規模流行。這是西漢時期的生産者們沒能做到的。

熱詞:

  • 蔡倫造紙
  • 纖維分佈
  • 1986年
  • 發掘簡報
  • 1933年
  • 文物
  • 地圖
  • 灞橋紙
  • 5號
  • 敦煌懸泉置遺址